唐詩中的韓信形象接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韓信是司馬遷《史記》中極具感染力和反思性的人物形象。他忍辱負重、志與眾殊、登壇拜將、心念舊恩,可是一代軍事奇才卻落得個兔死狗烹的慘痛結局。后人覽韓信事跡感慨頗多,然而縱觀韓信研究,大多集中在史料中的韓信形象研究、戲劇中的韓信戲曲研究、軍事中的韓信軍事思想研究、宗教中的韓信崇拜研究。而關于韓信的接受研究寥寥無幾。本文試圖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究唐人對韓信形象接受的內容角度和演變線索,并簡單涉及唐前、唐后詩人對韓信形象的接受演變。<

2、br>  全文分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結語四部分。
  第一章主要包括緒論和唐前詩人對韓信形象的接受。緒論簡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選題意義,唐前韓信形象接受研究主要集中在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致可集中在“餓隸王孫,貴在識人”“滅楚會垓,軍事奇才”“功疑不賞,鳥盡弓藏”三部分。
  第二章主要概括了唐詩中的韓信形象接受角度,分別集中在“韓信之辱”“韓信之恩”“韓信之退”“韓信之悲”四個方面:
  韓信之“辱”主

3、要從韓信“難堪跨下辱”和“羞與凡器同”兩方面闡釋,唐人勝贊韓信可以忍受胯下奇恥大辱是因為“壯心有所憑”,因此韓信廢王為侯之后,內心不悅使他呈現(xiàn)消極抵抗的情緒,并且“羞與絳、灌等列”、恥與樊噲為伍。
  韓信之“恩”主要從“生死兩知己(蕭何、漂母)”和“報恩不三分”兩方面闡述。韓信為后人所推崇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不忘舊恩”,所以昔日落魄時漂母一飯他后以千金相報,又正因為深信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蕭何,他才會被呂后“斬之長樂鐘室”。此外,亦

4、是為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他才會不同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言,才落得個“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
  韓信之“退”主要從“高祖呂后俱堪恨”和“功成不退果罹殃”兩方面論述。
  韓信之“悲”主要從“登壇拜將日”和“兔死狗烹時”兩方面闡述。若不是因為執(zhí)意馳騁疆場一展抱負,韓信也不會“登壇拜將、權傾一時”,可是縱有蓋世軍才,“干戈用盡、兔死狗烹”后所有的功業(yè)只能作為絢麗的裝飾,徒增悲劇性而已。
  第三章主要以初盛唐和中晚唐為界

5、,研究唐詩中韓信形象接受演變的歷程和原因。初唐國力強盛,唐人意氣奮發(fā),積極入世,又因為邊塞立功成為一條入仕的捷徑,無數(shù)文人武士遠赴邊地,故而初唐詩人多借韓信“登壇拜將”和“軍事奇才”這兩方面表達“縱死猶聞俠骨香”的壯志豪情。但是到了盛唐時期,唐人不再一味地謳歌戰(zhàn)爭,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劉長卿等等都寫過反戰(zhàn)詩,且劉長卿和高適在安史之亂前就寫有反戰(zhàn)詩,這其間又有人經(jīng)歷安史之亂,從盛唐走到中唐,多借“登壇”“筑壇”等意象側

6、面表達“圣代休甲問瘡痍”的反戰(zhàn)思想。
  與初盛唐不同的是,到中晚唐韓信的形象多出現(xiàn)在詠史懷古詩中,安史之亂后中晚唐國力不濟,轟轟烈烈的政治變革亦乏重整乾坤的回天之術,內憂外患的唐朝在經(jīng)歷永貞革新、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政治時事件后似日薄西山,使得晚唐仕子們也不再仗劍天涯一逞抱負,而是在詠史懷古詩中反省歷史、祭奠曾經(jīng),因而韓信的典故多被中晚唐人用來作為全身遠害的反例,或表達亂世無人識英雄的悵惘,而這都是和唐人重史尚古的傳統(tǒng)有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