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而土壤鹽漬化和線蟲病嚴重抑制了大豆的生長和發(fā)育,因此,培育耐鹽抗線蟲大豆新品種對提高大豆產(chǎn)量無疑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本文的目的是利用農(nóng)桿菌介導的大豆胚尖高效遺傳轉化方法,將分別來自三種耐鹽性不同的植物的與陰離子清除有關的甲基轉移酶基因導入大豆中,以期為植物基因工程探索出一條新途徑,同時為大豆的遺傳育種提供新資料。 ⑴對大豆的滅菌方法、外植體的優(yōu)化、分化和拔高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生根培養(yǎng)基及生根方法等進行了探索,以
2、建立大豆胚尖高效再生體系;對大豆遺傳轉化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如篩選壓、菌液濃度、浸染時間、農(nóng)桿菌抑制劑的使用等進行了研究:分別將來自擬南芥、鹽芥和鹽地堿蓬的甲基轉移酶基因MCT利用農(nóng)桿菌介導的方法導入大豆中,并利用PCR、RT-PCR、Southern雜交等分子手段對轉化子進行了檢測。 ⑵建立了大豆胚尖高效再生體系:成熟大豆種子浸泡24h后,用1:1的1.2%的次氯酸鈉和0.1%的升汞混合液處理大豆10min,收集胚尖并轉入芽誘導分
3、化培養(yǎng)基MS+0.08 mg/L TDZ,30d后將長有叢生芽的胚尖轉入拔高培養(yǎng)基MS+2.0mg/L KT+0.2 mg/L NAA中,20d后切取苗高大于5cm的植株,轉入生根培養(yǎng)基1/2MS+0.5mg/LNAA中,30d后待根長到3-4cm后移栽到培養(yǎng)土中;優(yōu)化了大豆胚尖遺傳轉化體系:卡那霉素選擇濃度為90mg/L,菌液濃度為OD600=0.6,浸染時間為12h,可用氨芐青霉素作為農(nóng)桿菌的抑制劑;AtMCT、ThMCT和SsM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耐鹽水稻培育分子策略的探討.pdf
- SeNHX1耐鹽分子機制與耐鹽洋桔梗培育.pdf
- 利用耐鹽砧木培育的嫁接黃瓜耐鹽生理生化特性研究.pdf
- 栽培大豆和灘涂野大豆雜交后代JB185的耐鹽生理與分子機理.pdf
- 耐鹽轉基因大豆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pdf
- 釀酒酵母耐鋰鹽的分子機理研究.pdf
- TvNHX1基因轉化大豆及其耐鹽性分析.pdf
- 大豆幼苗期耐鹽QTL的定位及候選基因的克隆.pdf
- 野生大豆耐鹽基因定位及GmSALT3對大豆產(chǎn)量的影響.pdf
- 野生大豆耐鹽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pdf
- 擬南芥耐鹽基因AtNHX5的大豆遺傳轉化研究.pdf
- 轉AtNHX1基因楊樹的培育及其耐鹽性的鑒定.pdf
- 嗜鹽耐鹽真菌的分類及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pdf
- 鹽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作為耐鹽模式植物的耐鹽機理研究.pdf
- 旱稻耐鹽基因的轉化及耐鹽性試驗.pdf
- StNHX1與OsPT2基因遺傳轉化菜用大豆培育耐鹽及磷高效利用新種質.pdf
- 耐鹽野生大豆DREB類轉錄因子基因的克隆與分析.pdf
- 玉米苗期耐鹽自交系的篩選及其耐鹽機制分析.pdf
- 大豆DREB基因GmDREB1改良紫花苜蓿耐鹽性的研究.pdf
- SeNHX1轉入大豆的遺傳轉化及耐鹽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