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目的: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影響全球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血管內皮受損后,血小板黏附于受損的血管內皮下基質,相互聚集并促進血凝塊的形成,進而引起血管的阻塞。因此,以血小板激活通路為靶點的治療—包括血栓素A2合成、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介導的信號通路及GPⅡb
2、/Ⅲa信號通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羅非班等。已有明確的證據證實MI患者抗血小板治療能夠顯著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但是,在臨床上有一部分患者,盡管應用了標準的聯(lián)合抗血小板治療,仍無法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血小板反應多樣性(variability of response,VPR)。影響血小板反應多樣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基線存在的危險因素,藥物與藥
3、物之間相互作用,如應用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細胞色素P450系統(tǒng)的基因多態(tài)性等。目前常用于檢測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很多,包括光學比濁法(light transmissionaggregometry,LTA)測量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PAG)和通過流式細胞術測定的血小板血管舒張劑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edphosphop
4、rotein,VASP)磷酸化水平[評價指標為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plateletreactivity index,PRI)]以及血栓彈力圖等,在這些方法中,LTA法和VASP磷酸化法是廣泛應用的經典方法。已有研究顯示,應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對血小板功能的檢測也存在差異性,直接導致了評價結果的差異,但其影響因素尚不明確。鑒于此,本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LTA法和VASP磷酸化法兩種方法評估血小板對氯吡格雷的反應性,并分析兩種方法
5、檢測的一致性及差異性,探討影響評價結果差異的因素,為臨床實踐中合理判斷血小板反應性提供參考。
研究內容與方法:以連續(xù)入選的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學院附屬醫(yī)院心臟中心接受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者
6、STEMI的診斷符合2013《ACC/AHA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的診斷標準。記錄入選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病史及用藥情況;進行各項血細胞參數(shù)、生化參數(shù)的檢驗。所有入選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口服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PCI術后繼續(xù)接受氯吡格雷(75 mg,1/日)和阿司匹林(100 mg,1/日)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在PCI術后第6天取肘正中靜脈血進行CYP2C19*2/*3基因多態(tài)性、PAG及PRI的檢測。分別以
7、LTA法和VASP磷酸化法探討入選患者血小板對氯吡格雷的反應性,并評價兩種方法檢測血小板功能的一致性及評估結果出現(xiàn)差異的影響因素。
結果:本研究共納入符合標準的STEMI患者90例,其中男性70人,平均年齡(58.83±10.47)歲,女性20人,平均年齡(64.80±9.39)歲。
1)依據LTA法測定的血小板聚集率(PAG)的中位數(shù)水平(65.5%)將入選患者分為兩組:PAG-正常反應(PAG-normal re
8、sponders,PAG-NR)組,PAG<65.5%,男性39例,女性10例;PAG-低反應(PAG-low responders,PAG-LR)組,PAG>65.5%,男性30例,女性1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BMI、臨床用藥、病史資料、CYP2C19*2/*3基因多態(tài)性、各項血細胞參數(shù)及生化參數(shù)的檢驗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示,PAG與年齡、BMI、各項血細胞參數(shù)及生化參數(shù)的檢驗結果均無相
9、關性(P>0.05)。
2)依據流式細胞術測定的VASP磷酸化水平即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PRI的中位數(shù)水平(41.85%)分成2組:PRI-正常反應(PRI-normal responders,PRI-NR)組,PRI<41.85%,男性34例,女性11例;PRI-低反應(PRI-low responders,PRI-LR)組,PRI>41.85%,男性36例,女性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BMI、臨床用藥、病史資料、CYP
10、2C19*2/*3基因多態(tài)性、各項血細胞參數(shù)及生化參數(shù)的檢驗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示,PRI與年齡、BMI、各項血細胞參數(shù)及生化參數(shù)的檢驗結果均無相關性(P>0.05)。
3) PAG與PRI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二者呈正相關(r=0.4278,P<0.0001);PAG與PRI的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偏倚=-19.07,標準差=21.64。
4)把PAG與PR
11、I均判斷為低反應組或正常反應組者定義為結果一致組,反之,PAG判斷為低反應組而PRI判斷為正常反應組者或PAG判斷為正常反應組而PRI判斷為低反應組者定義為結果不一致組,建立新的變量,探討影響兩種檢測方法結果差異的因素;經單因素分析顯示,BMI、白細胞計數(shù)、單核細胞計數(shù)、吸煙、高血壓、腦卒中及應用ARB類藥物可能影響兩種檢測方法結果的一致性;經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吸煙是PAG與PRI對血小板反應性結果判讀不一致的獨立相關因
12、素(OR:3.333,95%CI:1.120-9.917,P=0.030),而且在經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tǒng)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校正后,結果仍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4.399,95%CI:1.105-17.522,P=0.036)。
結論:本研究首次探討了STEMI患者在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后采用LTA法和VASP磷酸化法評價患者血小板反應性不一致的潛在原因。我們的結果顯示吸煙是獨立的與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差異相關的因素,為臨床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小板功能在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疾病中差異性研究.pdf
- 基于透射比濁法的自動化血小板聚集分析儀的設計與實現(xiàn).pdf
- 全血電阻抗法和比濁法檢測血小板聚集率方法學比較.pdf
- 通過檢測VASP磷酸化水平評估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PCI術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pdf
- 血栓彈力圖聯(lián)合比濁法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檢測中的比較.pdf
- 氯吡格雷抑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差異性研究.pdf
- 光電比濁計數(shù)法
- 差異性學生評價探究.pdf
- 高血糖局灶型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磷酸化P38MAPK各亞型的差異性表達.pdf
- 應用聚類分析法分析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地區(qū)差異性
- 應用聚類分析法分析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地區(qū)差異性
- 腹水患者動脈和腹水氧分壓差異性的分析研究.pdf
- 磷酸化IKK和磷酸化IκBa在糖尿病大鼠腎臟中的表達.pdf
- 平均血小板體積聯(lián)合GRACE評分與STEMI患者預后相關性的研究.pdf
- 差異性學生評價的策略研究.pdf
- 不同癡呆亞型患者連線測驗的差異性分析.pdf
- 惡性腫瘤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患者血小板特異性抗體的研究.pdf
- 糖皮質激素在表達不同血小板特異性自身抗體(GPⅡb-Ⅲa和GPIbα)的ITP患者中療效差異性研究.pdf
- 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差異蛋白質的初探.pdf
- 磷酸化IKK和磷酸化IκBα在糖尿病大鼠大血管中的表達.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