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研究背景與目的:
食管癌與賁門癌具有顯著的流行病學特征與流行地域分布一致,特別是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地區(qū),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和賁門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區(qū)。且食管癌與賁門癌有著相似的發(fā)病風險因素,包括營養(yǎng)缺乏、蔬菜水果的低攝入量以及經濟不發(fā)達等。食管癌和賁門癌發(fā)生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本課題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研究,發(fā)現PLCE1和核黃素
2、轉運基因(C20orf54)是食管癌和賁門癌的高易感基因。C20orf54位于常染色體20p13,又稱hRFT2,共有5個外顯子,編碼的蛋白為核黃素轉運蛋白,其生物學特征與rat RFT2有83%的相似性,而此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尚不十分清楚。C20orf54主要功能是將核黃素由細胞外轉入細胞內。我國老一代科學家早在70年代就已證實核黃素缺乏與食管癌和賁門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補充核黃素能夠降低發(fā)病風險。核黃素轉運基因變異為食管/賁門癌的預防提
3、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人們對腫瘤的發(fā)病機制研究早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尤其是新興的外顯子測序技術為腫瘤的發(fā)病機制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很顯然,進一步了解該基因的變異特征和規(guī)律對闡明食管和賁門癌變分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采用外顯子測序技術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分析核黃素轉運基因全部外顯子(共5個外顯子)在食管/賁門癌和配對癌旁組織中的變化,初步探討C20orf54外顯子的變異與食管癌和賁門癌發(fā)生
4、的關系。
2研究材料與方法:
2.1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為29例食管癌與配對癌旁、肌肉組織,5例賁門癌與配對癌旁組織。大體標本均為手術切除并經病理證實,且癌旁組織均為正常上皮。大體標本分別制備為冰凍組織和石蠟組織。
2.2患者臨床資料收集
研究對象為29例食管癌和5例賁門癌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5例,年齡在4l~77歲,平均年齡61.03±8.46歲,分別來自河南省
5、食管/賁門癌高發(fā)區(qū)(11例)和低發(fā)區(qū)(2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未進行化療和(或)放療。臨床資料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食管癌家族史,詳細臨床資料等。
2.3組織DNA抽提
常規(guī)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冰凍組織DNA。
2.4全基因外顯子測序技術及測序結果分析
本課題采用雙脫氧鏈終止法(Sanger dideoxy mediated chain terminationmethod)對C20
6、orf54全基因外顯子進行檢測。運用Chromas軟件和BLAST,dbSNP及Smart數據庫分析測序結果。
2.5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過氧化氫酶復合物(ABC)法。
3結果:
3.129例食管癌和5例賁門癌及配對癌旁、肌肉組織測序結果初步分析。
發(fā)現29例食管癌和5例賁門癌及配對癌旁組織均存在堿基變化較為頻繁的10個變異位點:第3外顯子5個變
7、異位點,第2和第5外顯子分別是2個變異位點,第1外顯子1個變異位點,而第4外顯子上未發(fā)現變異位點。
3.229例食管癌和5例賁門癌與配對癌旁、肌肉組織測序結果比較
比較食管/賁門癌與配對癌旁、肌肉組織測序結果,發(fā)現7種變異類型僅存在于食管/賁門癌組織中,而配對癌旁和肌肉組織中并未發(fā)現。僅比較賁門癌和配對癌旁組織測序結果,發(fā)現7種變異類型僅存在于賁門癌組織中,配對癌旁組織中并未發(fā)現。
3.3食管癌
8、高/低發(fā)區(qū)食管和賁門癌患者癌與配對癌旁、肌肉組織測序結果比較比較來自食管癌高發(fā)區(qū)食管和賁門癌患者癌與配對癌旁、肌肉組織測序結果,分別發(fā)現6種變異類型僅存在于食管和賁門癌組織中,而在低發(fā)區(qū)癌與癌旁組織測序結果無明顯差別。
3.41139T>C、1139C>T和1172C>T三種特殊變異類型
查詢數據庫發(fā)現1139T>C、1139C>T和1172C>T三種變異類型可引起氨基酸的改變(1139:T→Leu[L],C
9、→Pro[P];1172:T→Met[M],C→Thr[T])。
3.5免疫組化結果
分析22例食管癌和4例賁門癌及其配對癌旁組織免疫組化結果,發(fā)現存在變異類型的癌組織,C200rf54的表達多為陽性(87.5%),且存在變異類型的食管癌癌組織,C20ort34的表達均為陽性,存在變異類型的賁門癌癌組織,C20orf54的表達陽性和陰性各占一半,均為胞漿染色。
4結論:
4.1在C
10、20orf54基因外顯子中,發(fā)現10個堿基變化較為頻繁變異位點,提示這10個變異位點可能與食管/賁門癌的發(fā)病風險相關。
4.2 C20orf54基因外顯子主要變異類型同時發(fā)生在食管癌和賁門癌癌組織中,提示這些變異類型可能與食管癌和賁門癌的發(fā)生有關,且提示了食管癌與賁門癌有著相似的發(fā)病風險因素。
4.3高發(fā)區(qū)食管/賁門癌與癌旁組織測序結果有差別,低發(fā)區(qū)無明顯差別。提示C20orf54外顯子的變異可能與環(huán)境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核黃素轉運基因C20orf54多態(tài)變異與食管癌高發(fā)病風險.pdf
- 哈薩克族食管癌血液核黃素水平與核黃素轉運基因C20orf54表達的關系.pdf
- 河南食管-賁門癌高發(fā)區(qū)居民食管-賁門癌全基因組雜交分析.pdf
- 食管癌和賁門癌
- 食管癌和賁門癌詳解
- 全基因外顯子測序技術在肝細胞癌侵襲性研究中的應用.pdf
- 食管癌和賁門癌 ppt課件
- 老齡食管癌,賁門癌
- PLCE1和C20orf54基因多態(tài)與慢性食管炎易感性.pdf
- 利用全外顯子組深度測序技術篩選和驗證膀胱移行細胞癌中的突變基因.pdf
- 簡介食管癌和賁門癌的診治
- 賁門癌和食管BRAF基因突變及蛋白表達的分析.pdf
- 食管癌和賁門癌組織中肽能神經支配研究.pdf
- PLCE1、C20orf54基因多態(tài)性與賁門腺癌病理分級相關研究.pdf
- 賁門癌組織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其與賁門癌大體分型的關系.pdf
- 全基因外顯子測序技術探尋川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pdf
- 食管賁門癌多藥耐藥基因表達的臨床意義.pdf
- 基因芯片對胃癌、食管癌和賁門癌基因表達譜的對比研究.pdf
- 基于全外顯子測序技術篩查尿道下裂致病基因.pdf
- 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篩選肝內膽管癌突變基因及驗證USP17基因.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