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腸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大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治療為輔的原則,盡管近十幾年來,術后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不十分明顯,仍舊徘徊在50%(直腸癌)和70%(結腸癌)左右。除了需要提高早診率、進一步改善治療手段外,我們需要深入地了解大腸癌淋巴結轉移的規(guī)律和機制,對大腸癌病人的淋巴結轉移與否要有準確的判斷,因為后者關系到手術方式的選擇和術后治療方案的制定。然而,現(xiàn)行的淋巴結轉移分期(N分期)僅僅涉及了淋巴結轉移與否及其絕對數(shù)目
2、,忽視了其他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參數(shù),如轉移度、轉移范圍、跳躍式轉移等,而這些因素有可能影響病人的預后。因此,需要我們充分了解大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各種參數(shù)的規(guī)律及其臨床意義。 越來越多證據(jù)表明,大腸癌根治術后復發(fā)轉移的原因之一是隱匿在淋巴系統(tǒng)中的腫瘤細胞,他們獲得了逃逸機體免疫監(jiān)視、抵御免疫細胞和因子攻擊的能力,常規(guī)的手術切除“鞭長莫及”,化療則難以在淋巴系統(tǒng)中長時間維持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濃度,給治療帶來困難,這可能可以部分解釋淋巴結
3、轉移病人預后較差的原因。因此,需要尋找新的針對淋巴結轉移的治療手段,才可能提高這部分病人的生存率。而確實有效的治療手段的發(fā)現(xiàn)需要對大腸癌淋巴結轉移的機制有較透徹的了解。 近年來,隨著組織胚胎學的發(fā)展,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為淋巴管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研究,許多學者證明了腫瘤組織內部和瘤周組織存在新生淋巴管結構,可能是腫瘤細胞侵入淋巴系統(tǒng)的通道。迄今已在多種人類腫瘤包括大腸癌中觀察到了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VEGF
4、-C、VEGF-D和VEGFR-3表達。有研究表明,它們在癌組織/癌旁組織的表達和淋巴管密度均與惡性腫瘤淋巴轉移密切相關,是影響許多惡性腫瘤病人預后的因素。可見,腫瘤新生淋巴管的研究有希望揭示腫瘤淋巴道轉移的機制,從而為淋巴靶向治療手段的開發(fā)奠定基礎。 因此,本課題從臨床和基礎兩方面分別研究大腸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及其臨床意義和探討腫瘤新生淋巴管在大腸癌淋巴道轉移中的可能機制。課題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第1章:實驗方法——
5、實時定量PCR實時定量PCR是一種新的核酸定量技術。它在常規(guī)PCR基礎上運用熒光能量傳遞技術,加入熒光標記,巧妙地把核酸擴增(PCR)、雜交、光譜分析和實時檢測技術結合在一起,借助于熒光信號來檢測PCR產(chǎn)物。目前,實時PCR技術檢測擴增過程的技術包括非特異性雙鏈DNA染色和特異性探針雜交系統(tǒng)。它的優(yōu)點包括特異性、敏感性進一步提高,操作簡便、快捷,結果準確,能有效避免污染及減少對人體的危害,減少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它能精確定量,減少了系統(tǒng)
6、偏倚,其結果說服力強。已被應用于病原體測定、免疫分析、腫瘤基因檢測、基因表達、突變和多態(tài)性研究等多個領域。在腫瘤的定量研究中,可用于檢測腫瘤細胞、進行癌基因定量、最小殘留疾病研究以及判斷療效和預后等。 本研究使用的實時定量PCR檢測系統(tǒng)為澳大利亞產(chǎn)的Rotor-gene2000,原理采用非特異性雙鏈DNA染色。 第2章:大腸癌VEGFR-3與Prox1的相關性研究目的:探討VEGFR-3和Prox1在大腸癌組織、正常黏膜
7、組織和淋巴結中的表達及其相互關系。 方法:采用實時定量RT-PCR檢測63份直腸癌腫瘤遠端腸壁組織,156顆系膜淋巴結,各13份腫瘤組織和鄰近正常黏膜組織中VEGFR-3、Proxl的mRNA含量。 結論:VEGFR-3與Proxl的表達在正常腸壁組織和系膜淋巴結中存在相關性,提示兩者在新生淋巴管形成過程中可能有協(xié)同作用,并且在正常組織中是淋巴管內皮細胞良好的標記物。但在腫瘤組織中兩者沒有相關性,提示新生淋巴管
8、在腫瘤組織內部和瘤周組織中的特征和作用機制不完全相同。 第3章:直腸癌淋巴管新生與腫瘤遠端浸潤的相關性研究目的:探討直腸癌遠端腸管組織新生淋巴管的長度及其對手術切除腸管范圍的影響。 材料和方法:從10例直腸癌病人的手術切除標本中自腫瘤遠端開始每隔0.5cm依次連續(xù)切取正常腸壁組織共63份,平均每例6.3份。運用實時定量RT-PCR檢測VEGFR-3和Proxl的表達量。 結果:所有組織均表達VEGFR-3和Pro
9、xl。9例病人的VEGFR-3表達量和10例病人的Proxl表達量自近及遠存在依次遞減的趨勢,大多數(shù)病例的VEGFR-3和Proxl表達量于癌旁1.5cm內出現(xiàn)明顯落差。癌旁1.5cm內組織VEGFR-3表達量中位數(shù)高于癌旁>1.5cm組織(P=0.024)。癌旁1.0cm內組織Proxl表達量中位數(shù)高于癌旁>1.0cm組織(P=0.003)。 結論:新生的淋巴管可能為腫瘤細胞提供了轉移的通道,成為他們侵入淋巴系統(tǒng)進行遠處轉移的
10、橋梁。直腸癌遠端腸管組織的新生淋巴管長度不超過3cm,大多數(shù)在1.5cm內,外科切除3cm遠端腸管足以保證切除所有的新生淋巴管。 第4章:大腸癌淋巴結轉移與淋巴管新生的相關性研究 一、臨床部分大腸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的臨床意義目的:探討大腸癌淋巴結轉移的規(guī)律及其與預后的關系。 方法:對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間有完整病理學檢查和隨訪資料的1051例根治性切除的大腸癌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淋巴結轉移率、轉移度
11、與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相關性。評價淋巴結活檢數(shù)目、淋巴結轉移度、轉移范圍和跳躍式轉移對預后的影響。 結果:淋巴結轉移率和轉移度與性別、病程、腫瘤大小、多原發(fā)癌、合并腸息肉無關,與年齡、無癥狀呈負相關,與腫瘤部位、T分期、病理分級、大體類型、組織類型呈正相關。陽性家族史病例的淋巴結轉移率和轉移度較低。淋巴結活檢數(shù)目、轉移度和轉移范圍都是影響預后的因素。 結論:年齡越小、侵襲越深、分化越差、直腸癌、陽性家族史病例越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
12、移。淋巴結轉移的臨床指標能夠影響預后。 二、基礎部分大腸癌系膜淋巴結VEGFR-3和Proxl的表達與轉移的關系目的:研究大腸癌系膜淋巴結轉移與淋巴結內部淋巴管新生的相關性,探索新生淋巴管在腫瘤細胞遠處轉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運用實時定量RT-PCR法檢測來自20例大腸癌病人手術切除標本的156枚系膜淋巴結的VEGFR-3和Proxl的表達情況。并運用傳統(tǒng)RT-PCR法定性檢測其中10例病人系膜淋巴結的CEA
13、、CK-20、GCC的表達,了解微轉移情況。比較病理組織學檢查提示的淋巴結轉移和VEGFR-3/Proxl的表達情況;分析淋巴結微轉移與VEGFR-3/Proxl表達的關系。 結果:每例病人的陽性淋巴結組VEGFR-3和Proxl的表達量都比陰性淋巴結組低,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0例病人中所發(fā)現(xiàn)的9枚微轉移淋巴結的VEGFR-3/Prox1表達量介于病理檢查陽性和陰性淋巴結組VEGFR-3/Proxl表達量之間。
14、 結論:陽性淋巴結(包括病理形態(tài)學診斷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為微轉移)的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VEGFR-3和Proxl的表達均低于陰性淋巴結。新生淋巴管在腫瘤細胞淋巴道轉移中的機制具有復雜的多種因子參與的特點,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總結:1.VEGFR-3與Proxl的表達在正常腸壁組織和系膜淋巴結中存在相關性,提示兩者在新生淋巴管形成過程中可能有協(xié)同作用,是淋巴管內皮細胞良好的標記物。但在腫瘤組織中兩者沒有相關性,提示新生淋巴
15、管在腫瘤組織內部和瘤周組織中的特點和作用機制不完全相同。 2.新生的淋巴管可能為腫瘤細胞提供了轉移的通道,成為他們侵入淋巴系統(tǒng)進行遠處轉移的橋梁。直腸癌遠端腸管組織的新生淋巴管長度不超過3cm,大多數(shù)在1.5cm內,外科切除3cm遠端腸管足以保證切除所有的新生淋巴管。 3.年齡越小、侵襲越深、分化越差、直腸癌、陽性家族史病例越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淋巴結活檢數(shù)目、轉移度和轉移范圍都是影響預后的因素。 4.陽性淋巴結
16、(包括病理形態(tài)學診斷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為微轉移)的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VEGFR-3和Proxl的表達均低于陰性淋巴結。提示新生淋巴管在腫瘤細胞淋巴道轉移機制中作用的復雜性。 創(chuàng)新性:1.實驗證明VEGFR-3和Proxl在正常組織中的表達具有相關性,在腫瘤組織中沒有相關性。國內外文獻未見相關報道。 2.檢測直腸癌遠端腸壁的VEGFR-3和Proxl的表達,提出直腸遠端“新生淋巴管分子定界”的概念并探討其臨床意義。國內外文
17、獻未見相關報道。 3.提出淋巴結轉移的高危因素,并建立數(shù)學模型;比較大腸癌淋巴結跳躍式轉移與非跳躍式轉移的預后差異。國內外文獻未見相關報道。 4.檢測惡性腫瘤淋巴結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的表達情況,發(fā)現(xiàn)陽性淋巴結(包括病理形態(tài)學診斷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為微轉移)的淋巴管內皮細胞標記物VEGFR-3和Proxl的表達均低于陰性淋巴結。國內外文獻未見相關報道。 展望:新生淋巴管是近年來受到醫(yī)學界廣泛關注的活躍的研究領域。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腸癌淋巴管生成機制與淋巴管密度的研究.pdf
- 大腸癌淋巴管生成相關基因分析.pdf
- 早期宮頸癌淋巴管新生與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pdf
- 新生淋巴管與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及其臨床意義.pdf
- 從VEGF-C調控淋巴管新生研究片仔癀抑制大腸癌轉移的作用機制.pdf
- EGFR、VEGF表達與大腸癌淋巴結及肝轉移的相關性.pdf
- Prox-1 VEGF-C在大腸癌中的表達與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轉移關系的研究.pdf
- HGF、VEGFR-3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淋巴管生成和轉移中的作用.pdf
- 肝細胞生長因子與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轉移相關性的實驗研究.pdf
- Cortactin與大腸癌肝轉移相關性研究.pdf
- VEGF-C介導的腫瘤淋巴管生成與喉癌淋巴道轉移的相關性研究.pdf
- 胃癌淋巴管生成與淋巴轉移的關系及抗淋巴管生成的實驗研究.pdf
- 碳酸鈣納米介導shRNA抑制VEGF-C基因表達與大腸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結轉移的研究.pdf
- 胃癌TAMs浸潤與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結轉移的關系.pdf
- 角膜新生淋巴管和皮膚淋巴管形態(tài)學研究方法探討.pdf
- PARP與大腸癌侵襲轉移相關性初步研究.pdf
- 血清VEGF-D水平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與胃癌淋巴轉移的相關性研究.pdf
- Snail和RhoC基因的表達與大腸癌轉移的相關性研究.pdf
- 大腸癌淋巴管生成與臨床病理預后指標、腫瘤分子標記物表達的關系.pdf
- 鼻咽癌淋巴管密度及淋巴管侵犯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