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鰱、鳙、翹嘴鲌、大銀魚放流效果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為了改善太湖水質和魚類種質資源結構,近年來太湖開展了較大規(guī)模的魚類放流工作。本文以太湖放流的主要魚類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翹嘴鲌(Culter alburnus)、大銀魚(Protosalanx chinensis)為研究對象,通過現(xiàn)場調查和歷史資料統(tǒng)計分析,取得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對太湖鰱、鳙、翹嘴鲌、大銀

2、魚等的歷年放流數(shù)量和漁獲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2008~2011年間,鰱、鳙、銀魚漁獲量隨放流量增加而顯著增加,且影響著主要魚類的種群數(shù)量結構,太湖鰱鳙與梅鱭及銀魚漁獲量間均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但不顯著(r=0.426, P>0.05; r=0.380, P>0.05);翹嘴鲌與銀魚的漁獲量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r=0.673, P<0.05),而與梅鱭漁獲量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r=-0.560, P<0.05)。因此,太湖鰱、鳙、翹嘴

3、鲌、大銀魚放流對優(yōu)化主要魚類的種群數(shù)量結構產生了一定作用。
  2、對太湖鰱、鳙食性的研究結果顯示:9月份太湖鰱、鳙的腸內含物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分別占食物數(shù)量的89.1%、70.6%和10.9%、29.4%,其中藍藻分別占74.5%、56.0%。鰱、鳙對藍藻的選擇性指數(shù)分別為1.42、1.07,對輪蟲和原生動物的選擇性指數(shù)分別為0.13、1.27和1.30、0.40。表明太湖鰱、鳙的主要食物是藍藻。通過對近年來鰱鳙漁獲量與太湖水

4、質理化因子間的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鰱鳙漁獲量與TP、TN有負相關關系但不顯著(r=-0.4763, P>0.05;r=-0.3679, P>0.05),與Chl.a、CODMn均表現(xiàn)出顯著負相關關系(r=-0.7230, P<0.05;r=-0.6797, P<0.05)。因此,放流鰱、鳙對降低太湖水體的TP、TN、有機質含量以及控制藍藻生物量具有積極作用。
  3、2012年5~11月份通過對太湖鰱、鳙、翹嘴鲌、大銀魚的體長、體重生長

5、抽樣調查,得到該4種魚的體長與體重關系式分別為:W11055-L04883.W3100.- L592442(鳙)、W.2100-25L8819.(翹嘴鲌)、W.2107-33L1175.(魚),b值均接近3,屬于均勻生長類型。該4種魚體重快速生長的年齡拐點分別為:4.03齡(鰱)、4.29齡(鳙)、5.06齡(翹嘴鲌)、10.7月齡(大銀魚);該4種魚加速生長的年齡、體長、體重拐點分別為:1.73齡、27.35cm、0.36kg(鰱);

6、1.65齡、(鰱)、(大銀)27.37cm、0.47kg(鳙);1.31齡、22.07cm、0.15kg(翹嘴鲌);3.42月齡、6.54cm、0.76g(大銀魚)。
  4、2012年2~11月份對太湖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及其周邊不同水域的環(huán)境狀況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保護區(qū)水質總體狀況好于其周邊不同水域。保護區(qū)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shù)和均勻度分別為3.06、3.07和0.52、0.51,達到輕污染或無污染水質標準,水質營養(yǎng)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