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儲能系統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武漢理工大學畢業(yè)設計(論文)</p><p><b>  新能源儲能系統研究</b></p><p>  學院(系): 自動化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電氣 </p><p>  學生姓名: </p><p

2、>  指導教師: </p><p><b>  摘要</b></p><p>  結合現如今的能源危機,引出新能源儲能技術的重要性,儲能技術的發(fā)展給電力系統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優(yōu)勢以及新的發(fā)展,文章闡述了新能源儲能系統中的各項技術原理、組成部分、優(yōu)缺點、適用的場所以及應用的領域等常見部分。結合如今電池儲能技術的發(fā)展現狀,重點分析電池儲

3、能技術中的磷酸鐵鋰電池。</p><p>  為了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磷酸鐵鋰電池,本文進行了大量的充放電實驗來研究該電池的特性,測試在不同條件下電池的不同參數的變化情況,得到數據后對數據繪制相應的曲線,根據曲線進行分析;之后對電池模型進行分類簡介,選取其中的一個模型來進行模擬仿真,得到仿真曲線。將得到的曲線進行對比分析該模型的精確程度。之后對電池的特性、荷電狀態(tài)及SOC估算和電池充放電管理系統等模塊進行相應的介紹

4、。</p><p>  整篇論文是根據總分路線進行編寫的,首先根據能源危機引出新能源儲能技術,并對各種儲能技術進行介紹,之后選取電池儲能中的磷酸鐵鋰電池進行分析,分析主要分為特性研究、建模、SOC估算和電池充放電管理系統四大模塊,從整個大的模塊一直引申到各個小的部分,能夠更好的深入理解新能源儲能系統的重要性及其之后的發(fā)展方向。</p><p>  關鍵詞:新能源儲能 電池特性研究 電池

5、建模 SOC估算 電池管理系統</p><p><b>  Abstract</b></p><p>  Today 's energy crisis combined with the importance of ne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

6、age technology to all aspects of the power system are tremendous advantages as well as new developmen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w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mmon part of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components of the advanta

7、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the places and areas of application,etc.Today,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Accor</p><p>  In order to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li

8、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haracteristics change test experiments of the battery afte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parameter of the battery, the data curve drawing data, acc

9、ording to the curve analysis;after the battery model to classify Profile,select one of the models for simulation, simulation curve obtained.The curves obtained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The state of charg

10、e and battery SOC</p><p>  The whole thesis is based on the total score for the preparation route,according to the energy crisis leads to first ne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and a variety of the energy sto

11、rage technology,then select a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n lithium iron phosphate analysis and the main points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modeling,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and battery SOC esti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ur mod

12、ules from the entire large modules has been extended to all small part,to better in-depth understand</p><p>  Keywords: New energy storage;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ttery;battery modeling SOC estima

13、te;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p><p><b>  目 錄</b></p><p><b>  第1章 緒論3</b></p><p>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3</p><p>  1.2 儲能技術的國內外發(fā)展現狀4</p>&l

14、t;p>  1.3 研究的基本目標5</p><p>  2.1 抽水儲能7</p><p>  2.2 飛輪儲能9</p><p>  2.3 壓縮空氣儲能10</p><p>  2.4 超導電磁儲能12</p><p>  2.5 電池儲能13</p><p>  2.6

15、 超級電容器14</p><p>  2.7 冰蓄冷15</p><p>  2.8 本章小結16</p><p>  第3章 鋰電池特性研究17</p><p><b>  3.1 概述17</b></p><p>  3.2 電池的電壓特性17</p><p&g

16、t;  3.3 電池電壓與倍率特性18</p><p>  3.3.1 恒流充電時端電壓的變化18</p><p>  3.3.2 恒流放電時端電壓的變化18</p><p>  3.4 電池容量與倍率特性19</p><p>  3.4.1 充電倍率與電池容量19</p><p>  3.4.2 放電倍率與

17、電池容量20</p><p>  3.5 溫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20</p><p>  3.5.1 充電電量和溫度的關系20</p><p>  3.5.2 放電電量與溫度關系21</p><p>  3.6 本章小結22</p><p>  第4章 鋰電池建模23</p><p>

18、<b>  4.1 概述23</b></p><p>  4.2 模型的選擇23</p><p>  4.3 電池建模與參數估計25</p><p>  4.3.1 一階RC模型25</p><p>  4.3.2 一階RC修正模型的建立26</p><p>  4.3.3 模型參數的確

19、定28</p><p>  4.4 模型的建立與仿真30</p><p>  4.5 本章小結31</p><p>  第5章 鋰電池SOC估算及電池充放電管理33</p><p><b>  5.1 概述33</b></p><p>  5.2 SOC估算方法33</p>

20、<p>  5.3 兩相結合的SOC估算方法35</p><p>  5.4 影響SOC估算的因素37</p><p>  5.5 智能電池38</p><p>  5.6 電池管理系統的功能38</p><p>  5.7 本章小結39</p><p>  第6章 結束語40</p&g

21、t;<p><b>  參考文獻41</b></p><p><b>  致 謝43</b></p><p><b>  第1章 緒論</b></p><p>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p><p>  隨著現階段能源危機以及資源貧瘠的愈加嚴峻現狀,新

22、能源的開發(fā)及利用擁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隨著常規(guī)能源的局限性以及能源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的矛盾日益明顯,以環(huán)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符合人們的發(fā)展需求,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對環(huán)境有所污染的能源開發(fā)正在被可再生資源所替代;因此以新能源為基礎的新型材料的開發(fā)和新型技術的研發(fā)正逐步地深入發(fā)展,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對可再生的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其中包括了常見的太陽能、風能、水能,還有生物質能、地熱能、潮汐能等。</p><p

23、>  除了新能源的開發(fā)和技術研究之外,對于新能源所產生的能源儲存也需要引起技術人員的重視,儲能技術的發(fā)展在此同時也需要適應新能源的發(fā)展速度,儲能技術是指將電力資源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儲存起來,并且在外界需要能量時以電的形式釋放出來,因此不同的新能源所需要的儲能技術不用,目前全球儲能技術電能轉換存儲形態(tài)的不同可劃分為物理儲能、電磁儲能、電化學儲能和相變儲能四類,其中物理儲能主要包括抽水儲能,飛輪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等;電磁儲能包括超導

24、電磁儲能等;電化學儲能主要是指電池儲能(鉛酸蓄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類型)和超級電容器儲能等;相變儲能包括冰蓄冷、中高溫蓄熱儲能等。上述各種儲能方式皆有自身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的場所,現如今最新最熱門的儲能方式是超導電磁儲能,因為其綜合效率最高,但是該項儲能技術的成本很高、其本身系統復雜且后期需要定期維護,所以暫時未能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當中;各項儲能技術中發(fā)展速度最快的莫過于電化學儲能技術,電池儲能技術是目前最

25、為成熟可靠的儲能技術,電池儲能中的各不同類型的電池各自擁有其優(yōu)缺點,而且在現在的生活中以電動汽車為主的利用電池儲能的代步工具正在穩(wěn)步</p><p>  電池儲能技術中的鉛酸蓄電池儲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一種儲能技術,因其發(fā)展時間長,人類對其研究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蓄電池也較為深入,所以這項技術較為成熟,原理也比較簡單,電極主要是由鉛及其氧化物組成,電解液是鉛酸溶液,通過化學反應實現充放電能,其反應式為:</p&g

26、t;<p>  充電反應: (1.1)</p><p>  放電反應: (1.2)</p><p>  鉛酸蓄電池的優(yōu)點比較多,低廉的價格、高的回收利用率、好工作性能和較高的安全性等,同樣它也有比較明顯的缺點,可以根據上述的化學反應式可以推出鉛酸蓄電池在工作的過程中有鉛產生,而且其本身電極

27、組成元素中含有鉛,因為鉛為重金屬,因此對于環(huán)境和人體都有一定的影響,同時鉛酸蓄電池的使用周期短,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而且需要經常性地對其維護,這些缺點就限制了鉛酸蓄電池的發(fā)展高度。</p><p>  近年來電池儲能中的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興起速度較快,其應用了電化學中嵌入和脫嵌的反應原理來實現鋰離子在正負極間的移動,這個過程就是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其反應式:</p><p>  正極

28、反應: (1.3)</p><p>  負極反應: (1.4)</p><p>  電池反應: (1.5)</p><p>  鋰離子電池擁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綜合循

29、環(huán)效率、輕巧的重量體積、無污染和寬泛的溫度適應范圍等優(yōu)點,與鉛酸蓄電池相同,它也擁有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其電池容量小和價格高昂,但是綜合對比來說,鋰離子電池還有很廣闊的發(fā)展前景,隨著對于鋰離子電池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技術的逐步成熟,其成本會有所降低,所以鋰離子電池將是未來儲能技術發(fā)展的重點對象,在今后的生產生活中可能替代鉛酸蓄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主要供應能源。</p><p>  除此之外,還有鈉硫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和

30、鈉離子電池等其他類型的電池儲能技術,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優(yōu)缺點,因此在選擇電池儲能的同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和需要達到的儲能效果選擇不同的電池儲能技術,電池儲能系統在儲能系統中的應用前景將越來越廣泛,因此電池儲能技術的研究也將面臨很多在應用中所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p><p>  1.2 儲能技術的國內外發(fā)展現狀</p><p>  我們重點選取了電池管理系統這項儲能技術中的重要模塊進行詳

31、細的分析。在十五期間我國就在電動汽車項目方面開展了重點研究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拉近了與國外水平的距離。2005年,在國家863計劃的第一批立項研究課題中,EQ7200HEV混合動力轎車用鎳氫動力電池組及管理模塊是由北京理工大學所承擔、EQ6110HEV混合動力城市公交車用大功率鎳氫動力電池及其管理模塊是由湖南神舟公司所承擔、燃料電池電動轎車用高功率型鏗離子動力電池組及其管理系統是由蘇州星恒電源有

32、限公司所承擔、解放牌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用鏗離子電池及管理模塊是由北京有色金屬總院所承擔,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校也承擔了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等大量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p><p>  總而言之,電池管理系統是電動汽車最關鍵的技術之一,雖然在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并在很多方面都己經進行了實際應用。但與電機控制技術、電池技術相比,電池管理系統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完善。在采集數據的精確度、SOC估算的精

33、度和安全性能方面的評估等各個模塊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技術的提升。</p><p>  近年來,電動汽車研究和使用逐步趨向成熟,國內外一些知名品牌汽車生產公司和電池供應公司分別針對各種類型的動力電池進行試驗與研究,概括出電池的數學模型。現如今已經有許多電池管理系統應用于實車上。其中有代表性的公司有德國的B.Hauck公司所設計的BATTMAN系統、美國Aerovironment公司開發(fā)的SmartGuard系統、美國

34、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EVI電池管理系統、美國ACPropulsion公司開發(fā)的名為BatOpt的高性能電池管理系統、日本豐田的混合車用系統等等。</p><p>  BATTMAN系統:該系統是根據電池組型號的不同將所有的不同型號動力型電池組的管理做成一個系統。電池管理系統是由共有的部分和特殊的部分組成,其中共有的部分占的比重很大。因為共有的部分決定電池容量和最弱電池單元的剩余電量。同時還影響電池的運行和數

35、據的記錄。</p><p>  SmartGuard系統:在電池上設置一個分布式的管理裝置來測量電池的電壓和溫度是該系統的顯著特征。另外主控部件可以通過信號來起動電流旁路電路。SmartGuard主要有以下幾個功能:當放電極性發(fā)生反向時進行報警、顯示最差電池單元的剩余電量信息、電池歷史記錄、過充檢測以防止過充和文檔歸類。</p><p>  EVI電池管理系統:EVI電池管理系統包括電池模

36、塊、軟件BPM、電池組熱系統和電池組高壓斷電保護裝置四個組成部分。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EVI電動汽車是由26個鉛酸蓄電池所構成的電池組來提供電能的,每個電池的壽命是450個深放電周期,其放電深度為80,能夠在市內行駛113公里(美國環(huán)保局指標,USA EPA Schedule),在高速公路上行駛145公里(美國環(huán)保局指標,USA EPA Schedule)。</p><p>  1.3 研究的基本目標</p&

37、gt;<p>  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新能源儲能系統。通過查詢和閱讀相關的資料,我們了解了現如今的能源危機,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我們需要對新能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儲能技術的研究因此開展起來?,F如今各項儲能技術已經應用于我們生活當中,并且根據電能轉換儲存形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類別;主要的儲能技術分為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電磁儲能、電池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和冰蓄冷等,針對不同的儲能技術查詢它們的

38、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總結,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和組成部分,根據儲能技術在儲能中的工作流程推斷出它們的優(yōu)缺點,從而了解不同儲能技術將來的發(fā)展前景以及工作過程中需要完善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在已知儲能技術優(yōu)缺點的基礎上將各項儲能技術進行對比,可以判斷在不同的應用場合應該采用哪種儲能技術,也就決定了不同儲能技術工作環(huán)境有所不同。</p><p>  之后的論文中,結合老師所給的任務書,在各項儲能技術中選擇了電池儲能技術進行研究,并

39、以電池儲能中的鋰離子電池作為研究的基礎,研究包括了電池的模型建立、特性的研究、SOC的估算以及對電池充放電的管理四大模塊。</p><p>  首先進行電池特性的研究,可以根據仿真結果得出電池的特性進行研究,也可以采用實際的電池模型對其進行電流電壓和時間關系的測定,得出對應的曲線,并對其進行分析;然后將電池的模型建立作為最先開始研究的模塊,根據電池的基本組成進行建模的設計,確定模型參數之后對其進行仿真,得出仿真結

40、果;之后為了更好的了解電池電量在充放電中的變化規(guī)律,就需要對其剩余電量進行合理的計算,從而根據剩余電量的變化推算出電壓電流之間的管理,更好的保證電池的合理運行,所以需要對電池進行SOC的估算;最后要使電池的壽命更長,使用效率更高,就應該合理的規(guī)范的對電池進行充放電,在什么時間段和電流應該用什么大小的電壓對電池充放電,為了能夠更好的使用電池,保持電池的高效運行,合理實用的充放電管理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根據充放電是電壓和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來

41、設計充放電管理系統的輸入和輸出,從而在電池充放電的過程中保證電壓和電流合理的對應,達到最好的充放電效果。</p><p>  第一章緒論。包括了研究的目的、各項儲能技術的簡單介紹以及電池管理系統的國內外發(fā)展現狀等等。提出了研究儲能技術中的電池儲能技術的依據。</p><p>  第二章新能源儲能技術。本章主要針對于各項儲能技術進行相應的介紹,主要包括儲能技術的工作原理、組成部分、結構框圖、

42、優(yōu)缺點以及應用的領域等方面。</p><p>  第三章鋰電池的特性。本章主要針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進行測試,主要測試電池在不同充放電倍率下端電壓的變化,不同放電倍率下電池容量的變化,以及電池容量和充放電倍率在不同溫度環(huán)境下的變化,并且繪制出相應的變化曲線,根據曲線進行分析得到電池各項參數的特性關系。</p><p>  第四章鋰電池建模。本章主要針對以電池建模進行介紹,首先對現有的電池模

43、型進行了分類,之后選取了一階RC模型作為電池模型進行研究。在電池建模的過程中,總結現有的參數和經過測試得到的參數,對一階模型進行修正改進。最后對上述建立好的模型在恒流放電工況下進行了試驗對比分析。</p><p>  第五章鋰電池SOC估算及電池充放電管理。本章主要針對SOC進行介紹,首先對簡述了SOC的概念,然后對現有的幾種SOC估算方法進行了原理上的介紹,之后考慮利用兩種SOC估算方法相結合來互補,最后簡單的

44、討論了影響SOC估算的五大主要因素。并對電池管理系統進行了簡要的闡述,首先提出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損壞,從而提出需要構建智能電池,達到保護電池、更好地使用和管理電池的目的,最后對智能電池中的電池管理系統進行了功能上的介紹。</p><p>  第2章 新能源儲能技術</p><p>  能源問題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隨著常規(guī)的有限能源以及其與維護自然生態(tài)壞境矛盾煩人愈加

45、突出,以可再生、環(huán)保和清潔為特點的新能源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青睞。常規(guī)能源隨著一次次地開采在不斷的減少,新能源的開發(fā)迫在眉睫,與此息息相關的便是對于新能源儲能技術的研發(fā),利用儲能技術使電網的運行更加安全穩(wěn)定,同時提高電網對于新能源的接收能力。</p><p>  儲能技術根據電能轉換存儲狀態(tài)的不同可劃分為物理儲能、電磁儲能、電化學儲能以及相變儲能四類。其中物理儲能主要包括了抽水儲能,飛輪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等;電磁儲能

46、包括了超導電磁儲能等;電化學儲能主要是指電池儲能;相變儲能包括冰蓄冷、中高溫蓄熱儲能等。</p><p><b>  2.1 抽水儲能</b></p><p>  抽水儲能技術的原理是在用電低峰時段使抽水儲能設備處于電動機工作狀態(tài),此時利用電能把下游水庫的水抽到上游水庫保存,將電能轉換為勢能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段抽水儲能設備處于發(fā)電機工作狀態(tài),此時利用儲存在上游水庫

47、中的水發(fā)電,將勢能重新轉換為電能。在抽水儲能系統的工作過程中實現了由電能轉換為勢能的能量保存過程以及由勢能轉換為電能的能量釋放過程,從而達到能量存儲的目的。</p><p>  抽水蓄能電站根據建設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純抽水蓄能電站和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兩種。純抽水蓄能電站和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的區(qū)別在于上、下水庫的不同。其中純抽水蓄電站的上水庫沒有水源或者天然水的流量很小,儲能時需要將水從下水庫抽到上水庫中儲存,供

48、能時將水從上水庫放下,因此抽水蓄能電站運行所需要的水在上、下兩個水庫間循環(huán)使用,上、下水庫要有足夠的容量,因為沒有外來水源,電站本身無法發(fā)電,所以不能作為獨立電源,需要和電網中的其他發(fā)電站配合運行;而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的上水庫擁有一定量的天然水,根據抽水蓄能所需要的水庫容量大小在下游修建下水庫,并且在下水庫的出口修建一個保證下水庫庫容的小壩,因此在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內,既安裝有普通水輪發(fā)電機組可以自身發(fā)電,同時又安裝有抽水蓄能機組可以儲

49、能,將電網中的電能轉換為蓄電站中水的勢能。</p><p>  抽水蓄能電站根據機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分置式(四機式)、串聯式(三機式)和可逆式(兩機式)。分置式抽水蓄能電站由水輪機、發(fā)電機、電動機和水泵機四臺機組組成,因此又稱為四機式,其中水輪機和發(fā)電機構成水輪發(fā)電機組,電動機和水泵機構成水泵機組,由于發(fā)電機組和抽水機組分開,兩機組都可以設計并且運行在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效率高,但是系統復雜,占地面積和投資金額較

50、大,性價比較低,因此在現在抽水蓄能中很少采用分置式;串聯式抽水蓄能電站由水泵、水輪機和電動發(fā)電機三者構成,其中水泵和水輪機共用一臺電動發(fā)電機,水泵、水輪機和電動發(fā)電機三者在一軸線上,同軸運行,通常情況下水輪機和水泵旋轉的方向相同,這樣可以在抽水儲能還是自身發(fā)電兩種狀況下快速切換,由于水輪機與水泵分開,兩者各按最佳狀態(tài)設計,所以效率同樣很高;可逆式抽水蓄能電站由水泵水輪機和電動發(fā)電機兩臺機組構成,其中水泵水輪機同時具有水輪機和水泵的功能,

51、電動發(fā)電機同時具有發(fā)電和電動的功能,兩者在一軸線上,水泵水輪機采用既可以作水輪機使用又可以作水泵的混流式水輪機,這種機組使用水頭范圍很寬、結構簡單、總造價低、土建工程量小,因此是現代抽水蓄能電站的主要機組形式</p><p>  圖2.1 抽水蓄能電站的主要組成</p><p>  圖2.2 三機式抽水蓄能機組</p><p>  抽水儲能系統的建站地點首先需要考慮

52、上下水庫之間的高度差,然后是上下水庫之間的水平距離,一般來說距離和高度之比要小于十,同時最好擁有天然的上下水庫或者有足夠的補充水源,避免水分的蒸發(fā)與滲漏,因為抽水蓄能電站的選址要求較高,所以這也是它自身的一大劣勢。綜上可以得出抽水儲能具有大功率、大容量、低成本、長壽命和小滲漏的優(yōu)勢,但是也有選址要求高,同時建設周期長、動態(tài)響應速度慢等不足之處。</p><p>  抽水蓄能電站在電力系統中一般與火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

53、和核電站搭配使用,在用電低峰時段將發(fā)電站發(fā)出的電量存儲起來,然后將存儲的電能在用電高峰時段供給負荷中心使用,保證電量的穩(wěn)定輸出,承擔調峰填谷、調頻調相、事故備用等任務,以達到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擁有天然水源的抽水蓄能電站還可以利用上游水源進行發(fā)電,起到水力發(fā)電站的作用,在儲能的同時自身發(fā)電。</p><p><b>  2.2 飛輪儲能</b></p>

54、<p>  飛輪儲能系統因其擁有高儲能密度、高效率和輕污染等優(yōu)點而受到重視,該系統以高速旋轉的飛輪為依托,通過電力電子設備實現電能和動能兩者間的相互轉化,從而達到儲能的作用。</p><p>  飛輪儲能系統一般由飛輪轉子、驅動電機、真空室、軸承、電力電子變換器以及控制系統六個部分組成。其中,飛輪轉子與驅動電機的轉子同軸,兩者擁有相同的轉速。飛輪轉子、真空室和軸承三者屬于飛輪儲能系統中的物理部分,是實現

55、飛輪儲能的主要結構;而驅動電機、電力電子變換器、控制系統三者則是飛輪儲能系統中的電力部分,是處理飛輪系統中電量的輸入和輸出的主要結構。這兩大組成部分就構成了大體的飛輪儲能系統。</p><p>  圖2.3 飛輪儲能系統結構圖</p><p>  通常飛輪儲能系統工作時分為充電、放電和保持三個狀態(tài)。</p><p>  充電狀態(tài):外部電源通過電力電子變換器使電動/發(fā)

56、電機作為電動機工作,驅動飛輪轉子加速,當轉子轉速達到最大工作轉速時,電力電子裝置停止驅動電動機,充電完成,這個過程是將電能轉換為動能。</p><p>  放電狀態(tài):此時電動/發(fā)電機轉變?yōu)榘l(fā)電機工作,飛輪轉子降速,電力電子變換器對發(fā)電機輸出的母線電壓進行調整,使其始終保持恒定的電壓,這個過程是將動能轉換為電能。</p><p>  保持狀態(tài):飛輪系統處于能量保持階段,在該狀態(tài)下,系統既不充

57、電也不放電,沒有發(fā)生能量的流動,在這種模式下,系統以最小的損耗運行在空閑狀態(tài)。</p><p>  不同的工作狀態(tài)擁有不同的轉速范圍,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據所需求的狀態(tài)不同對轉速進行調整。在飛輪運行的整個過程中,系統最大的能量變化為:</p><p><b> ?。?.1)</b></p><p>  式中:ωmax和ωmin分別代表飛輪的最高轉

58、速與最低轉速。</p><p>  飛輪的工作原理圖如圖所示。</p><p>  圖2.4 飛輪儲能系統的工作原理圖</p><p>  目前飛輪儲能技術發(fā)展的主要限制是昂貴的成本和技術發(fā)展中的瓶頸。飛輪儲能的關鍵技術和重點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在驅動電機種類的選擇、軸承支承方式技術的提高、飛輪轉子結構形式的設計、飛輪儲能控制系統的管理和真空室功能的提升五個方面。</

59、p><p>  飛輪儲能技術因為不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相對于抽水儲能技術要更加容易實現。飛輪儲能系統有兩個重要的指標,第一是儲能效率,只有將軸承摩擦力和風的阻力損耗降低到最小才能更好地提高儲能效率;第二是儲能密度,需要將飛輪的轉速提升到最高的速度才能提高儲能密度。因此,飛輪儲能技術主要研究的是高速、低損耗和高儲能密度這三大方向。</p><p>  飛輪儲能技術一般與風力發(fā)電配合使用,可以直

60、接儲能,不需要將動能轉化為電能,飛輪儲能可以用作UPS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和太空飛行器等方面,從而在調峰填谷、功率平抑、不間斷電源等多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表現。</p><p>  2.3 壓縮空氣儲能</p><p>  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根據燃氣輪機技術延生出的能量存儲系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中的壓縮機和透平不工作在同一時間,在儲能時,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利用電能對儲氣室中的空氣進行壓縮;在釋

61、能時,將高壓空氣從儲氣室釋放,進入燃燒室利用燃料燃燒加熱升溫后,驅動透平發(fā)電。由于儲能、釋能不能同時工作,在釋能過程中,無法進行空氣壓縮等儲能過程,因此,相比于消耗同樣燃料的燃氣輪機系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可以產生更多的電力。</p><p>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一般包括壓縮機、膨脹機、燃燒室及換熱器、儲氣裝置,發(fā)電機/電動機、控制系統和輔助設備等主要部件。</p><p>  圖2.5 燃

62、氣輪機結構框圖(上)和壓縮空氣儲能結構框圖(下)</p><p>  壓縮空氣儲能的工作過程和燃氣輪機類似,其工作過程如圖,主要包括如下4個步驟。</p><p>  圖2.6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工作過程</p><p>  壓縮過程1—2:外界空氣經過壓縮機壓縮到一定壓強后,儲存于儲氣室中,理想狀態(tài)下空氣壓縮的過程為圖中的1—2,但是實際的過程由于不可逆的損失,因此

63、過程為圖中的1—2'。</p><p>  加熱過程2—3:高壓的空氣經儲氣室釋放后,與燃料燃燒加熱后轉變?yōu)楦邷馗邏旱目諝猓话闱闆r下,該過程為圖中的2—3,為等壓吸熱過程。</p><p>  膨脹過程3—4:高溫高壓的空氣發(fā)生膨脹,從而驅動透平發(fā)電,理想狀態(tài)下空氣膨脹的過程為圖中的3—4,但是實際的過程由于不可逆損失,因此過程為圖中的3—4'。</p>&

64、lt;p>  冷卻過程4—1:空氣膨脹發(fā)電后排入大氣,然后下次壓縮時又重新經過大氣吸入,這個過程為等壓冷卻過程。</p><p>  但是在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實際工作中,常采用多級壓縮和級間/級后冷卻以及多級膨脹和級間/級后加熱的方式,其工作過程如上圖中右圖所示。過程2'—1'和過程4'—3'分別表示壓縮的級間冷卻和膨脹過程級間加熱過程,采用該種方式可以節(jié)省功率的消耗但是也會

65、是系統的復雜性提升。</p><p>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要求壓縮空氣的容量大,因此對儲氣的環(huán)境有一定的要求,通常選擇報廢的礦井、沉降在海底的儲氣罐、山洞和新建儲氣井等,其中最為理想的是水封恒壓儲氣站;但是對于微小型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對于環(huán)境的要求沒有一般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條件那么苛刻,因此可以采用在地面上建立高壓儲氣容器來擺脫對儲氣洞穴的依賴。</p><p>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一

66、種技術成熟、可行的儲能方式,其適用于大型系統,并且擁有儲能周期不受限制、系統成本低、壽命長、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優(yōu)點;但是因為對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可能需要建立大型的儲氣室,同時需要利用化石燃料燃燒空氣來釋放能量,高壓燃燒室中的壓力較大,在燃燒的過程中如果溫度過高,可能會產生較多的污染物。</p><p>  壓縮空氣儲能一般和火力發(fā)電和大規(guī)模風場相配合使用,主要是為了保證輸入方即火力發(fā)電或者風力發(fā)電電量輸出的穩(wěn)定性,

67、實現它們的平滑輸出,同時也可以作為備用電源等,因此在電力的生產、運輸和消費等領域中應用于削峰填谷、平衡電力負荷、需求側電力管理等方面。</p><p>  2.4 超導電磁儲能</p><p>  在超導電磁儲能系統中,電能存儲于一個超導磁環(huán)中,并未將能量轉換成其他形式,因為采用了超導體線圈這種超導材料,電能僅僅是為了保持超導冷卻和少許輔助機械有一定量的消耗,所以能量的轉換效率很高。<

68、;/p><p>  超導電磁儲能由超導線圈、真空容器、引線、深冷系統和電力調節(jié)系統五個部分組成。</p><p>  圖2.7 超導電磁儲能原理結構圖</p><p>  超導電磁儲能的基本原理是將電能儲存于一個有直流電流過從而擁有磁場的環(huán)狀導線。假如該線圈采用普通的導線材料,磁能會因導線的電阻耗能而發(fā)熱,如果采用超導體這種材料作為線圈,因為超導體具有低溫低電阻的特性,

69、電能就能在基本維持不變的模式下被長期的儲存起來直到需要用時為止。超導線圈只是一套直流裝置,因此需要有一套電力調節(jié)系統和公用交流電網相互聯系,進行能量的存儲或釋放,電力調節(jié)系統包括一臺標準的固體直流/交流變化器、若干開關和控制裝置,在電網電力過剩時,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向超導線圈充電;在電網電力欠缺時,將超導磁環(huán)儲存的直流電逆變?yōu)榻涣麟娝腿腚娋W中。</p><p>  圖2.8 超導電磁儲能的運行原理</p&

70、gt;<p>  超導電磁儲能是目前響應速度最快的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的穩(wěn)定控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能夠極快地響應從電網轉儲或輸出電力,可以保證電網動態(tài)穩(wěn)定性,同時它的響應速度和能量傳遞的容量也決定了系統在發(fā)生故障或受到擾動時能夠快速地吸收或者發(fā)出功率,減少甚至是消除擾動對電網的沖擊等,但是因為超導電磁儲能系統中的單元組件的最大存儲的容量無法和抽水儲能相比,因此不能作為長時間的負荷調節(jié),除此之外,超導電磁儲能的高成本也阻礙

71、了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推廣應用。</p><p>  超導電池儲能一般和風力發(fā)電、分布式電源系統和電網等配合使用,用作調峰,使輸入方電量輸出平滑,也可以用作UPS,因此超導電磁儲能具有調頻日夜負荷峰谷差,提高輸電線的穩(wěn)定性和電能質量的作用,在遇到電網暫態(tài)波動時,其對電網有功與無功的支持可以保證電壓和頻率的穩(wěn)定避免系統解列甚至崩潰。</p><p><b>  2.5 電池儲能<

72、/b></p><p>  電池儲能系統主要由蓄電池組和變流器兩部分組成。電池組一般選用技術比較成熟的鈉硫電池或者鉛酸電池;變流器的實質是大容量的電壓逆變器,它是直接儲能電池和接入電網之間的接口電路,實現了電池直流能量和交流電網之間的雙向能量傳遞。</p><p>  圖2.9電池儲能系統原理結構圖(左)和電路原理圖(右)</p><p>  蓄電池擁有的優(yōu)點

73、很多,從自身的角度來說,它的容量大、能量密度高、耐用性強、使用壽命長、無震動噪聲、能量轉換效率高;從外部的角度來說,它環(huán)境適應性強、成本低、低污染、便于安裝使用、布局靈活、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蓄電池的缺點是功率密度低、單位容量的投資大、無法形成規(guī)?;?,并且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蓄電池本身形狀相對于其他儲能技術的組成設備較小,因此對于環(huán)境沒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些特殊的蓄電池在充放電時對于溫度和濕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建設相應的保溫保濕的

74、環(huán)境。因為電池儲能系統中包括了多種電池儲能技術,它們的工作原理、組成和應用方面都有所差異。</p><p>  電池儲能一般可以用多種能源來充電補充,例如生活中的插座等,主要用作UPS和電動汽車方面的輸出電源,因為電池儲能系統可以迅速地調節(jié)接入點的功率變化,所以對維持小型網絡中內部能量的瞬時平衡和穩(wěn)定、改善供電的電能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容量足夠大時,甚至可以起到調峰填谷的作用。</p><

75、;p><b>  2.6 超級電容器</b></p><p>  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采用多組超級電容器組合形式,將能量以電場能的形式儲存起來,主要包括儲存能量用的超級電容器組件陣列、進行能量變換與傳輸的電能轉換系統和綜合控制系統三大部分。超級電容器組陣列由多個超級電容器并聯組成;能量轉換系統為一個雙向DC-AC-DC變換器,主要包括AC/DC整流器、高頻變壓器和DC/AC逆變器三部分;

76、綜合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數據分析計算單元、雙向DC-AC-DC變換器輸出控制單元和開關控制單元。</p><p>  圖2.10 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基本結構圖</p><p>  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在分布式電網直流母線上并聯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因為超級電容器的端電壓在充放電的過程中會隨著儲存能量的變化不斷地上升或下降,而負載在工作過程中一般要求端電壓穩(wěn)定,因此在兩者之間配置一個電壓

77、適配器,即雙向DC-AC-DC電路,從而達到穩(wěn)壓的目的。</p><p>  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的具體工作過程為:在負載較重的情況下,系統電壓低于穩(wěn)定運行時電壓,此時,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供能,將超級電容器釋放的能量通過控制雙向DC-AC-DC變換器向分布式直流電網端傳輸,從而補充分布式直流電網所缺的電能,這樣在放電過程中,即使超級電容器儲能的端電壓在不斷下降,也可以保持直流母線電壓的恒定,同時又能夠提高超級電容器

78、儲能的高效利用率;在負載較輕的情況下,系統電壓高于穩(wěn)定運行時電壓,可將分布式直流電網端多余的能量同樣通過控制雙向DC-AC-DC變換器反饋回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此時超級電容器儲存能量,直至系統分布式直流母線電壓與正常運行時的電壓值一致。</p><p>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儲能元件,擁有容量大、高功率密度、免維護、無污染、長壽命、寬的溫度適應范圍和高效率等優(yōu)點,缺點是低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在分布式發(fā)

79、電系統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p><p>  超級電容器一般與風力發(fā)電搭配使用,一般供給給串并聯補償裝置,或者作為電動汽車的備用電源等,超級電容器儲能系統能夠維持電壓的穩(wěn)定,抑制電壓的波動、閃變、下跌和瞬時斷電供電等破壞平衡的情況。</p><p><b>  2.7 冰蓄冷</b></p><p>  相變儲能技術中的冰蓄冷儲能技術主要應用于蓄

80、冷空調這方面,蓄冷空調是指在夜間電網用電低峰時段由制冷主機開機制冷,并由蓄冷設備將電能以冷量的形式儲存起來,待白天電網用電高峰時段再講冷量釋放出來。</p><p>  冰蓄冷系統由冷卻塔、冷卻泵、制冷機組、蓄冷槽、板式換熱器和負荷六者組成。</p><p>  圖2.11 冰蓄冷儲能原理圖</p><p>  冷蓄冷系統的蓄冷運行方式通常分為部分蓄冷、全部蓄冷和分

81、時蓄冷三種。</p><p>  部分蓄冷:制冷機在夜間工作,將電能用于制冷,使電能以相變的能量形式存儲起來,白天通過融冰以獲得其中的能量滿足冷負荷要求,供冷不足的能量部分部分由制冷機提供,主要特點是減少了裝機容量,一般可減少到峰值冷負荷的一半左右,這種蓄冷方式對電網的削峰填谷并沒有發(fā)揮最大作用。</p><p>  全部蓄冷:與部分蓄冷的儲能方式一致,日間和夜間分開儲能供能,完全滿足負荷

82、的要求,即能量全部靠融冰來供給,當冷負荷全部出現在高峰用電時間段時,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削峰填谷作用,由于并未減少制冷設備容量,因而初始投資很大。</p><p>  分時蓄冷:與上面兩種方式不同,分時蓄能不是根據日夜間的來進行能量方式的劃分,其在用電低谷時段儲能,而在用電高峰時段供能,真正的達到了電網移峰填谷的作用,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蓄冷供冷,且滿足了高峰時刻的負荷要求,因此,冰蓄冷中央空調方案一般采用這種運行方式

83、。</p><p>  冰蓄冷儲能技術的優(yōu)點是可以充分利用電網低谷電力,減少電力增容費和機組設備費,節(jié)省風機的運行能耗,系統狀態(tài)穩(wěn)定,可以作為應急冷源使用,提高了供冷的可靠性;缺點是剛開始的投資建設成本高,制冷機組效率低,控制系統較復雜,制造工藝要求高,維護費用高。</p><p>  冰蓄冷一般直接和電網搭配使用,主要用作空調和一般負荷兩方面,冰蓄冷系統具有移峰填谷作用,可以充分的緩解電

84、力生產供應的不協調的矛盾,提高發(fā)電效率,平衡電網峰谷間的差值,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p><p><b>  2.8 本章小結</b></p><p>  本章介紹了現如今主要的新能源儲能技術。主要針對抽水儲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超導電磁儲能、電池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和冰蓄冷七種儲能技術進行全面的介紹,包括儲能技術的工作原理、組成部分、結構框圖、優(yōu)缺點、適用的

85、場所以及應用的領域等方面。</p><p>  之后選取了儲能技術中發(fā)展迅速的電池儲能進行詳細的介紹,又更加具體到選擇了磷酸鐵鋰電池進行特性研究、電池建模、SOC估算和電池管理系統四大模塊的分析,幫助更好的理解儲能技術。</p><p>  第3章 鋰電池特性研究</p><p><b>  3.1 概述</b></p><

86、p>  本章主要針對單體磷酸鐵鋰電池進行試驗測試,一方面通過對電池的倍率、開路電壓、溫度和電池容量的測試來分析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并且根據性能分析其應用的工況環(huán)境;另一方面為之后的研究提供足夠的數據積累,對于電池模型而言,在不同的外界環(huán)境下,電池模型的參數是不一樣的,放電倍率、溫度、充放電的方向都對模型產生直接的影響,并最終影響模型的精度,因而大量的數據積累是獲取準確模型的關鍵一環(huán),對于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估計而言,不同的算法都需要基于

87、電池的模型而進行的,因此選用不同的電池模型對之后的SOC估算精度也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響。</p><p>  3.2 電池的電壓特性</p><p>  電池的電壓特性,可以通過在標準充電和放電狀態(tài)下對電池的電壓進行分析,來獲取對磷酸鐵鋰電池充放電的基本認識,為開路電壓法分階段進行電池荷電狀態(tài)估算做研究基礎。</p><p>  電池在低倍率充電時采用恒流充電至3

88、.6V,然后進行恒壓充電至電流降至0.02A停止。測試條件是在25°C以0.5C恒流充電至3.6V,然后擱置30分鐘后再以1A恒流放電至2V??梢缘玫匠浞烹娞匦郧€如圖所示。</p><p>  圖3.1 恒流充放電電壓響應關系曲線</p><p>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整個放電過程中,電壓響應曲線分為三個階段,首先起始階段為陡降期,電壓在幾秒鐘內平均電壓打到3.3V左右,然后開

89、始緩慢減小,減小的幅度很小,這個階段占整個放電時間的八成以上,當電池的剩余容量在一成左右時,電壓再次出現陡降期,此時與起始階段電壓變化趨勢相比,時間較長,直至電壓降至截止電壓2V為止,而且電壓降的幅度比起始階段要大,起始階段的幅度約0.2V左右,而此時的幅度則在1V左右。電池充電過程與放電過程響應曲線基本類似,兩者呈現相反的方向,同樣也分為三個階段??偟膩碚f,充電電壓曲線略低于放電電壓曲線,該現象主要是由于電池的浮點引起的。</p

90、><p>  3.3 電池電壓與倍率特性</p><p>  電池的倍率特性是研究SOC算法中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只有通過不同放電倍率的測試研究,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電池電壓變化的規(guī)律,獲取準確的電池模型。測試采用恒流恒壓充電法,一方面使充電時間縮短,另一方面可以保證試驗電池的安全性,在實驗過程中,采用七種不同的放電倍率對電池進行恒流恒壓充電,在后期采用較小的電流充電至截止電壓,以保證電池處于充

91、滿狀態(tài),而且小電流不會引起溫度升太高而影響到電池的性能。</p><p>  3.3.1 恒流充電時端電壓的變化</p><p>  根據測試可以得到電池在不同充電倍率下的電壓響應特性曲線如圖所示。</p><p>  圖3.2 不同充電倍率下的電壓響應曲線</p><p>  由圖中可以看出,磷酸鐵鋰電池小電流充電時需要三小時左右,而大電流

92、充電時僅僅需要二十分鐘,對比來看,為了提高充放電實驗的效率,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電池性能的測試,通常在生活中采用大電流充電的方法對電池進行充電。</p><p>  3.3.2 恒流放電時端電壓的變化</p><p>  根據測試可以得到電池在不同充電倍率下的電壓響應特性曲線如圖所示。</p><p>  圖3.3 不同放電倍率下的電壓響應曲線</p>

93、<p>  由圖中可以看出,磷酸鐵鋰電池的工作電壓變化與電池的放電倍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不同的放電倍率下電池的端電壓曲線的變化規(guī)律一直,但是變化的速度是有所差別的,特別是在起始階段和放電末期,電壓的變化趨勢是呈一定斜率的直線,若求出該段的斜率大小和電壓值,便可以計算出對應的SOC值,從而可以通過檢測電壓趨勢的變化來獲得電池剩余電量的估算。</p><p>  3.4 電池容量與倍率特性</

94、p><p>  電池的容量標定與電池的放電倍率有很大的關系,通過在不同倍率下進行電池容量的分析,來獲取在一定倍率下電池的可用容量,從而獲得電池容量的標定值,確定標定值后,便可以估算出相應的SOC值。在電池整個充放電過程中,由于不同充放電倍率對電池本身的溫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不同充放電倍率下的容量差異,給實驗帶來誤差。</p><p>  3.4.1 充電倍率與電池容量</p>

95、<p>  在不同的充電倍率下,獲得可用的電池容量值不同,得到的曲線如圖所示。</p><p>  圖3.4 充電倍率與可用容量的關系曲線</p><p>  電池在整個充電的過程中,整體趨勢是電池的充電倍率越大,電池的可用容量逐漸減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磷酸鐵鋰電池進行低倍率充電時,隨著電流倍率的加大,實際容量稍微變大,直到在0.7A左右時,可用容量開始下降,隨著倍率的增

96、加而降低。</p><p>  由此可以得出電池在充電的低倍率1C下時,充電的倍率對溫度產生敏感作用,時電池內部的活性增強,電池內部的吸收能力隨之增加而使可用容量有所上升,但當電池充電超過1C倍率后,由于電池的內部活性已經穩(wěn)定,不再回因此而增加,此時,充電倍率的增加直接導致充電效率的降低,最終使得可用容量下降。</p><p>  3.4.2 放電倍率與電池容量</p>&l

97、t;p>  在不同的充電倍率下,獲得可用的電池容量值不同,得到的曲線如圖所示。</p><p>  圖3.5 放電倍率與可用容量的關系曲線</p><p>  在電池低倍率放電過程中,發(fā)現可用容量隨著放電倍率增加而逐漸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逐漸減慢,當倍率達到2C時,放電倍率的增加不再是可用容量增加。</p><p>  通過對試驗曲線的分析,在低倍率放電時,可

98、用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電池的放電過程中大電流產生的熱量,使電池內部溫度升高,電池的內部物質反應效率增加,從而放出更多的能量。而只高倍率放電的情況下,若電池的放電倍率超過一定值時,會損壞電池內部的反應平衡,同樣也會對可用容量造成影響,導致在高倍率時電池的可用容量下降。</p><p>  3.5 溫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p><p>  為了能夠準確的判斷溫度對可用電量的影響,下面分別在五種

99、溫度條件下進行充電和放電試驗,并且計算整個過程中充電電量和放電電量,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得出充放電電量與溫度的曲線關系。</p><p>  3.5.1 充電電量和溫度的關系</p><p>  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電池內部的活性因子對充電電荷的接受能力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為了準確研究電池充電電量隨著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對電池進行不同溫度下的六種充電倍率實驗,可以得到溫度與充電電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00、</p><p>  圖3.6 不同充電倍率的溫度與充電電量關系曲線</p><p>  從圖中可以得知,充電的電量隨著溫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C以上,電池的充電電量隨溫度的增加變化緩慢,在0°C以下,電池的充電電量誰溫度的降低而迅速減小。因此,磷酸鐵鋰電池在低溫的性能很容易變差;從充電倍率的角度來看,充電倍率越低,電池可接受的充電電量就會越大。因而,在同一溫度下,電池

101、在低倍率情況下能給電池充入更多的電量。</p><p>  3.5.2 放電電量與溫度關系</p><p>  在不同溫度下,研究電池放電電量的變化趨勢,對電池在五種溫度下分別進行不同放電倍率實驗,可以得到放電倍率與放電電量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p><p>  圖3.7不同溫度的放電倍率與放電電量關系曲線</p><p>  從圖中可以得

102、知,在10°C以上,電池放電的電量受放電倍率的影響較小,而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較大,在10°C以下,電池在不同放電倍率會很大程度影響電池的放電電量,因此電池在低溫條件下使用時,應該防止放電倍率過高導致放電電量的縮小。</p><p><b>  3.6 本章小結</b></p><p>  本章主要針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進行測試,主要測試電池在不同充

103、放電倍率下端電壓的變化,不同放電倍率下電池容量的變化,以及電池容量和充放電倍率在不同溫度環(huán)境下的變化,并且繪制出相應的變化曲線,根據曲線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電池的充電倍率越高,所需的充電時間越短,在低倍率充電時,充電倍率越高,可用容量越大,在高倍率充電時,隨著充電倍率的提高,可用容量會不斷減??;電池的放電倍率越高,放電所需時間越短,放電電量越高;電池在低溫條件下的性能較差,此時,充電倍率越高充電電量越低,放電倍率越高放電電量也越

104、低。所以影響電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溫度、充放電倍率等,為了能夠更好地使用電池,延長其工作壽命,需要對電池的內部結構以及工作條件進行詳細的分析,選擇合適的運行環(huán)境,從而避免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過充過放對電池造成較大的傷害。</p><p><b>  第4章 鋰電池建模</b></p><p><b>  4.1 概述</b></p>&

105、lt;p>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儲能技術,我們選取了電池儲能中的鋰離子電池儲能,根據對它的分析來進行儲能技術的學習。首先需要選定好對電池模型,電池模型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描述電池的影響因素與它的工作特性時間的關系。研究和建立電池模型的目的是為了確定電池的外部測試顯示出的電氣特性和電池本身內部狀態(tài)間的定量關系,例如外部測量出的電壓、電流和溫度與電池本身內部的內阻和荷電狀態(tài)等,通過模型的建立,根據測試出的外部變量來估算出電池的內部狀態(tài)變

106、量。</p><p><b>  4.2 模型的選擇</b></p><p>  對于任何一個系統來說,在設計階段建立一個比較簡單而是用的模型會使開發(fā)周期短,開發(fā)費用降低。電池處在充放電狀態(tài)時,會在外特性上表現為一些電阻電容的特性,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模擬出符合電池特性的電池模型,我們首先需要對一些典型的電池等效模型進行介紹。</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