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chuàng)傷外科現(xiàn)場急救技術,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yī)院骨科 丁文峰,創(chuàng)傷是指機械性致傷因子所造成的損傷,為動力作用造成的組織連續(xù)性破壞及功能障礙?,F(xiàn)代創(chuàng)傷具有短時間內出現(xiàn)大批傷員,傷情重且復雜的特點,這就要求外科醫(yī)生具備處理各類型創(chuàng)傷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也是外科醫(yī)生的一項基本的、十分重要的任務,我們需要做到快搶、快救、快送。,急救總則,治療創(chuàng)傷的目的是修復損傷的組織器官和恢復生理功能,首要的是搶救生命。在處理復雜的傷情時,應優(yōu)先解決危及生命
2、和其他緊急問題。例如: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損傷和休克時,搶救順序為:抗休克→處理尿道損傷→骨盆的臨時穩(wěn)定。必須優(yōu)先搶救的急癥有:心搏驟停、窒息、大出血、休克、開放性氣胸、腹部內臟脫出等。,搶救重傷者生命的基本措施可概括為“ABC”的支持,即Airway(氣道)、Breathing(呼吸)和Circulation(循環(huán))的支持。急救注意事項:1、搶救積極,但不慌亂,保持鎮(zhèn)定,工作有序;2、現(xiàn)場有多個傷員,組織人力協(xié)作;3、不可忽視沉默的
3、傷員,因為他的傷情可能更為嚴重;4、防止搶救中再次受傷;5、防止醫(yī)源性損害。今天我們主要講創(chuàng)傷外科現(xiàn)場急救技術。,現(xiàn)場外傷急救技術主要指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技術。在現(xiàn)場特殊條件下,不管是什么性質的外傷,也不管是什么部位的外傷,最基本的急救處理靠這些技術,這些技術若能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應用,往往在挽救傷員生命、防止病情惡化、減少傷員痛苦以及預防并發(fā)癥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因此,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技術是每一個院前急救人員必須熟練掌
4、握的技術,也是每一個急救醫(yī)務人員需要了解的技術,而且應該在群眾中大規(guī)模推廣此類技術。,一、止血術,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成年人血容量約占體重的 8 % ,即 4 000 ~5 000ml ,如出血量為總血量的20℅(800~1000ml )時,會出現(xiàn)頭暈、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出冷汗、膚色蒼白、少尿等癥狀,如出血量達總血量的 40 ℅( 1 600 一 2 000ml )時,就有生命危險。出血傷員的急救,只要稍拖延幾分鐘就會造成危及生
5、命的禍害。因此,外傷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癥之一,止血術是外傷急救技術之首。 外傷出血分為內出血和外出血。內出血主要到醫(yī)院救治,外出血是現(xiàn)場急救重點。理論上將出血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動脈出血時,血色鮮紅,有搏動,量多,速度快;靜脈出血時,血色暗紅,緩慢流出;毛細血管出血時,血色鮮紅,慢慢滲出。若當時能鑒別,對選擇止血方法有重要價值,但有時受現(xiàn)場的光線等條件的限制,往往難以區(qū)分?,F(xiàn)場止血術常用的有 5
6、 種,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可選用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一起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一、止血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于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為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頭頸部右側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1 .頭面部指壓動
7、脈止血法頭面部的止血動脈如圖所示。,一、止血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1 )指壓顳淺動脈:適用于一側頭頂、額部、顳部的外傷大出血。在傷側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對準下頜關節(jié)壓迫顳淺動脈,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一、止血術,一、止血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2 )指壓面動脈:適用于顏面部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 6 ~ 16 所示。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頜角前約 1cm 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顏面部有許多小支
8、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一、止血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 3 )指壓耳后動脈:適用于一側耳后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 所示。用一只手的拇指壓迫傷側耳后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后動脈血流,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4 )指壓枕動脈:適用于一側頭后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 所示。用一只手的四指壓迫耳后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一、止血術,肩及上臂前面的肌肉、血管
9、和神經,一、止血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2 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 ( 1 )指壓肱動脈:適用于一側肘關節(jié)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 所示。用一只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另一只手固定傷員手臂。,,前臂前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經,手掌面的肌肉、血管及神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2)指壓撓、尺動脈:適用于手部大出血方法如圖 所示。用兩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撓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撓動脈
10、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吻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一、止血術,一、止血術,2)指壓撓、尺動脈:此法適用于手指出血,效果明顯。,大腿前內側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經,一、止血術,(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4 )指壓股動脈:適用于一側下肢的大出血,方法如圖所示。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于坐位或臥位。,一、止血術,(二)直接壓迫止血法 適用于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如圖 所示。用無菌紗布直
11、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 10min 。,一、止血術,(三)加壓包扎止血法 : 適用于各種傷口,是一種比較可靠的非手術止血法。方法如圖所示。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繃帶用力包扎,包扎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 這是一種目前最?!∮玫闹寡椒?,在 沒有無菌紗布時, 可使用消毒衛(wèi)生巾、 餐巾等替代。,一、止血術,(四)填塞止血法 適用于頸部和臀部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如圖 所示。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
12、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后用繃帶或三角巾繞頸部至對側臂根部包扎固 定,一、止血術,(五)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只適用于四肢大出血,當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制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一、止血術,(五)止血帶止血法 1 .橡皮止血帶方法如圖 所示。左手在離帶端約 10cm 處由拇指、示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
13、繞傷肢一圈半,然后把帶塞入左手的示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示指與中指緊夾一段止血帶 向下牽拉, 使之成為 一個活結, 外觀呈 A 字型。,一、止血術,(五)止血帶止血法 2 .氣壓止血帶常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袖帶繞在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后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一、止血術,(五)止血帶止血法 3 .布制止血帶方法如圖所示。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
14、根 小棒穿在布帶圈內, 提起小棒拉緊,將 小棒依順時針方絞 緊,將絞棒一端 插入蝴蝶結環(huán)內, 最后拉緊活結并 與另一頭打結固定。,一、止血術,(五)止血帶止血法4 .使用止血帶的注意事項 ( l )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 1 / 3 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下 1 / 3 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 1 / 3 處,因該處橈神經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
15、骨中下 1 / 3 交界處。 ( 2 )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 ( 3 )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合適。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 ( 4 )時間:一般不應超過 5h ,原則上每小時要放松 1 次,放松時間為 1 一 2min 。 ( 5 )標記: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fā)現(xiàn)部位,寫
16、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yī)院,可以不寫標記,但必須當面向值班人員說明扎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止血術小結,現(xiàn)場止血術常用的有 5 種:指壓動脈止血法、直接壓迫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其中加壓包扎止血法適用于各種傷口,是一種比較可靠的非手術止血法。但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可選用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一起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二、包扎術,傷口包扎在急救中應贏廣,可起到保護創(chuàng)面、固定敷料、防止
17、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傷口早期愈合。包扎應做到動作輕巧,不要碰撞傷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觸傷口面的敷料必須保持無菌,以免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緊度要適宜,打結避開傷口和不宜壓迫的部位。,二、包扎術,(一)包扎材料 1 .三角巾 用邊長為 l米 的正方形白布或紗 布,將其對角剪開即 分成兩塊三角巾, 90角稱為頂角,其他兩個角稱為底角,外加的一根帶子稱為頂角系帶,斜邊稱為底邊。為了方便不同部位的包
18、扎,可將三角巾折疊成帶狀,稱為帶狀三角巾,或將三角巾在頂角附近與底邊中點折疊成燕尾式,稱為燕尾式三角巾。,二、包扎術,(一)包扎材料 2 .袖帶卷也稱繃帶。是用長條紗布制成,長度和寬度有多種規(guī)格。常用的有寬 5cm 、長 600cm 和寬 8cm 、長 600cm 兩種。,(二)包扎方法1 .頭部包扎 ( 1 )三角巾帽式包扎:適用于頭頂部外傷,方法如圖 6 ~ 30 所示。先在傷口上覆蓋無菌紗布(所有的傷口包扎前均先
19、覆蓋無菌紗布,以下不再重復),把三角巾底邊的正中放在傷員眉間上部,頂角經頭頂拉到枕部,將底邊經耳上向后拉緊壓住頂角,然后抓住兩個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額部中央打結。,1 .頭部包扎( 2 )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適用于顏面部外傷,方法如圖 6 ~ 31 所示。把三角巾一折為二,頂角打結放在頭正中, 兩手拉住底角罩住 面部,然后雙手持 兩底角拉向枕后交 叉,最后在額前打 結固定??梢栽谘?、 鼻處提起三角巾, 用剪刀剪洞開窗。,二
20、、包扎術,(二)包扎方法1 .頭部包扎( 3 )雙眼三角巾 包扎:適用于雙 眼外傷,方法如 圖 所示。將三角 巾折疊成三指寬 帶狀,中段放在頭后枕骨上,兩旁分別從耳上拉向眼前,在雙眼之間交叉,再持兩端分別從耳下拉向頭后枕下部打結固定。,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1 .頭部包扎( 4 )頭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適用于下頜、耳部、前額、顳部小范圍傷口,方法如圖 6 ~ 33 所示。將三角巾折疊成三指寬帶狀放于下頜敷料處,兩手持
21、帶巾兩底角分 別經耳部向上提,長的一 端繞頭頂與短的一端在顳 部交叉成十字,然后兩端 水平環(huán)繞頭部經額、顳、 耳上、枕部與另一端打結 固定,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2 .頸部包扎 ( 1 )三角巾包扎: 方法如圖 6 ~ 34 所示?!趥麊T健側手臂上舉抱 住頭部,將三角巾折疊 成帶狀,中段壓緊覆蓋 的紗布,兩端在健側手 臂根部打結固定。 ( 2 )繃帶包扎:方法基本與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繃帶,環(huán)繞
22、數(shù)周再打結。,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3 .胸、背、肩、腋下部包扎 ( 1 )胸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一側胸部外傷,方法如圖 6 ~35 所示。將三角巾的頂角放于傷側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邊正中位于傷部下側,將底邊兩端繞下胸部至背后打結,然后將三角巾頂角的系帶穿過三角底邊與其固定打結。,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 2 )背部三角巾包扎: 適用于一側背部外傷。方法與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二、包扎術,(二)包扎
23、方法( 3 )側胸部三角巾包扎 適用于單側側胸外傷,方法如圖 。將燕尾式三角巾跳夾角正對傷側腋窩,雙手持燕尾式底邊的兩端, 緊壓在傷口的敷料 上,利用頂角系帶 環(huán)繞下胸部與另一 端打結,再將兩個 燕尾角斜向上拉到 對側肩部打結。,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 4 )肩部三角巾
24、包扎: 適用于一側肩部外傷,方法如圖 所示。將燕尾三角巾的夾角對著傷側頸部,巾體緊壓傷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繞上臂根部打結,然后兩個燕尾角分別經胸、背拉到對側腋下打結固定。,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 ( 5 )腋下三 角巾包扎: 適用于一側腋 下外傷,方法 如圖 所示?! 钊墙怼≈卸尉o壓腋下傷口敷料上,再將巾的兩端向上
25、提起,于同側肩部交叉,最后分別經胸、背斜向對側腋下打結固定。,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4 .腹部包扎腹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腹部外傷,方法如圖 所示。雙手持三角巾兩底角,將三角巾底邊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處,頂角置于會陰部,然后兩底角繞至傷員腰部打結,最后頂角系帶穿過會陰與底邊打結固定。,二、包扎術,注意:1、腹部開放性創(chuàng)傷若有異物(如刀、鐵棍等),現(xiàn)場盡量不要取出,可清洗傷口后輕輕包扎并固定異物防止其晃動。2、合并腸管從腹腔內脫出
26、,可采取以下措施:1)可用一塊厚的消毒敷料加以保護,或用干凈的飯碗扣住已脫出的腸管,然后再用繃帶包扎,注意避免壓迫脫出的內臟 。2)如果脫出的腸管巳穿破,且有內容物外溢,可臨時用鉗子鉗閉,將其一起包在敷料內。3)病人取半臥位或平臥位,膝下用布卷或枕頭墊起,以松弛腹壁肌肉,降低腹壓,病人盡量不要用力咳嗽,以防腸管繼續(xù)脫出。,(二)包扎方法5 . 四肢包扎 ( 1 )臀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臀部外傷,方法與側胸外傷包扎相似。只是燕尾
27、式三角巾的夾角對著傷側腰部,緊壓傷口敷料上,利用頂角系帶環(huán)繞傷側大腿根部與另一端打結,再將兩個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對側腰部打結。 ( 2 )上肢、下肢繃帶螺旋形包扎:適 用于上、下肢除關節(jié)部位以外的外傷, 方法如圖 所示。先在傷口敷料上用繃 帶環(huán)繞兩圈,然后從肢體遠端繞向近 端,每纏一圈蓋住前圈的 1 / 3 一 1 / 2 成螺旋狀,最后剪掉多余的繃帶,然 后膠布固定。,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 3 ) 8 字肘、膝
28、關節(jié)繃帶包扎: 適用于肘、膝關節(jié)及附近部位的外傷,方法如圖 所示。先用繃帶的一端在傷口的敷料上環(huán)繞兩圈,然后斜向經過關節(jié)繞 肢體半圈再斜向經過關節(jié),繞向 原開始點相對應處,再繞半圈回 到原處。這樣反復纏繞,每纏繞 一圈覆蓋前圈的 1 / 3 ~ 1 / 2 , 直到完全覆蓋傷口。,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 ( 4 )手部三角
29、 巾包扎:適用于手外傷,方法如圖 所示。將帶狀三角巾的中段緊貼手掌,將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兩端繞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繞一周打結固定。,二、包扎術,(二)包扎方法( 5 )腳部三角巾包扎:方法與手包扎相似。 ( 6 )手部繃帶包扎:方法與肘關節(jié)包扎相似,只是環(huán)繞腕關節(jié) 8 字包扎( 7 )腳部繃帶包扎:方法與膝關節(jié)相似,只是環(huán)繞躁關節(jié) 8 字包扎。,二、包扎術,包扎術小結,包扎材料多樣,包扎方法因部位不同而異
30、 包扎應做到動作輕巧,不要碰撞傷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觸傷口面的敷料必須保持無菌,以免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緊度要適宜,打結避開傷口和不宜壓迫的部位。,三、固定術,固定術是針對骨折的急救措施贏,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動,具有減輕傷員痛苦的功、,同時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等組織造成的嚴重并發(fā)癥。 實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傷員的全身狀況,如心臟停搏要先復蘇處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時處理休克;如
31、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所以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時動作要輕巧,固定要牢靠,松緊要適度,皮膚與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尤其是夾板兩端骨突出處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局部受壓引起缺血壞死。,三、固定術,(一)固定材料 1 .木制夾板 有各種長短規(guī)格,以適合不同部位的需要,外包軟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 2
32、.鋼絲夾板 一般有 7cm x loocm 、 10cmx100cm 、 15cm 又 100cm 等規(guī)格。攜帶方便,可按需要任意彎曲,以適應各部位,使用時應在鋼絲夾板上放置軟性襯墊。 3 .充氣夾板 為筒狀雙層塑料膜,使用時把筒膜套在骨折肢體外,使肢體處于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進氣閥吹氣,雙層內充氣后立刻變硬,達到固定作用。 4 .負壓氣墊 為片狀雙層塑料膜,膜內裝有特殊高分子材料
33、,使用時把片狀膜包裹骨折肢體,使肢體處于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氣閥抽氣,氣墊立刻變硬,達到固定作用。 5 .塑料夾板 可在 60 ℃ 以上熱水中軟化,塑形后托住骨折部位包扎,冷卻后塑料夾板變硬,達到固定作用。 6 .其他材料 如特制的頸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馬固定架,緊急時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樹枝等。,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由于充氣夾板、負壓氣墊、頸部固定器、鋼絲夾
34、板等使用比較簡便快速而且有效,這里主要介紹木制夾板和三角巾固定法。 1 .頭部固定下領骨折固定的方法同頭部十字包扎法。,三、固定術,2 .胸部固定 ( 1 )鎖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將兩條四指寬的帶狀三角巾分別環(huán)繞兩個肩關節(jié),于背部打結;再分別將三角巾的底角拉緊,在兩肩過度后張的情況下在背部將底角拉緊打結( 2 )肋骨骨折固定同胸部包扎法。,三、固定術,2 .胸部固定( 2 )開放性氣胸:開放性氣胸易于診
35、斷,一經發(fā)現(xiàn),必須立刻急救。根據患者當時所處現(xiàn)場的條件,自救或互救,盡快封閉胸壁創(chuàng)口,變開放性氣胸為閉合性氣胸??捎么笮图本劝?,多層清潔布塊或厚紗布墊。如有大塊凡林紗布或無菌塑料布則更為合用。要求封閉敷料夠厚以避免漏氣,但不能往創(chuàng)口內填塞;范圍應超過創(chuàng)緣5厘米以上。有效封閉的標志是不再聽到空氣進出傷口的“嘶-嘶”聲音。,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3 .四肢骨折固定( 1 )肱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用兩條三角巾和一
36、塊夾板先將傷肢固定,然后用一塊燕尾式三角巾中間懸吊前臂,使兩底角向上繞頸部后打結,最后用一條帶狀三角巾分別經胸背于健側腋下打結。,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 2 )肘關節(jié)骨折固定:當肘關節(jié)彎曲時,方法如圖 所示。 用兩條帶狀三角巾和 一塊夾板把關節(jié)固定。 當肘關節(jié)伸直時,可 用一卷繃帶和一塊三 角巾把肘關節(jié)固定。,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3 )撓、尺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用一
37、塊合適的夾板置于傷肢下面,用兩塊帶狀三角市或繃帶把傷肢和夾板固定,再用一塊燕尾三角巾懸吊傷肢,最后再用一條帶狀三角巾的兩底邊分別繞胸背于健側腋下打結固定。,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4 )手指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夾板,另用兩片膠布作粘合固定。若無固定棒棍,可以把傷肢粘合固 定在健肢上,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5 )股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用一塊長夾板(長度為傷員的腋下至足跟)放在傷
38、肢外側另用一塊短夾板(長度為會陰至足跟)放在傷肢內側,至少用 4 條帶狀三角巾,分別在腋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別環(huán)繞傷肢包扎固定,注意在關節(jié)突出部位要放軟墊。若無夾板時,可以用帶狀三角巾或繃帶把傷肢固定在健側肢體上。,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6 )脛、腓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與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夾板長度稍超過膝關節(jié)即可,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4 .脊柱骨折固定( 1 )頸椎骨折固定: 方法如圖 所示。
39、傷 員仰臥,在頭枕部 墊一薄枕,使頭頸 部成正中位,頭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頭的兩側各墊枕頭或衣服卷,最后用一條帶子通過傷員額部固定頭部,限制頭部前后左右晃動。,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 2 )胸椎、腰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使傷員平直仰臥在硬質木板或其他板上,在傷處墊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幾條帶子把傷員固定,使傷員不能左右轉動。,三、固定術,(二)固定方法5 .骨盆骨折固定方法如圖 所示。將一條
40、帶狀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繞髖前至小腹部打結固定,再用另一條帶狀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繞髖后至腰骶部打結固定。,固定術小結,固定材料種類較多,固定方法依部位而異。 但必須明確的是: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所以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時動作要輕巧,固定要牢靠,松緊要適度,皮膚與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尤其是夾板兩端骨突出處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局部受壓引起缺血壞死。,四、傷病員搬運術,傷病員在現(xiàn)
41、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后和在隨后送往醫(yī)院的過程中,必須經過搬運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科學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后都是至關重要的。從整個急救過程看,搬運是急救醫(y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將搬運視作簡單體力勞動的觀念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有徒手搬運和器械(工具)搬運兩種方法?,F(xiàn)代各種靈巧、實用搬運工具的問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條件的改善,為正確、規(guī)范和科學的院前急救搬運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四
42、、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1 、徒手搬運 是指在搬運傷病員過程中憑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種搬運方法。該方法常適用于狹窄的閣樓和通道等擔架或其他簡易搬運工具無法通過的地方。此法雖實用,但因其對搬運者來說比較勞累,有時容易給傷病員帶來不利影響。,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1 )攙扶 由一位或兩位救護人員托住傷病員的腋下,也可由傷病員一手搭在救護人員
43、肩上,救護人員用一手拉住,另一手扶傷病員的腰部,然后與傷病員一起緩慢移步。攙扶法適用于病情較輕、能夠站立行走的傷病員。作用是不僅給傷病員一些支持,更主要能體現(xiàn)對傷病員的關心。,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 2 )背馱 救護人員先蹲下,然后將傷病員上肢拉向自己胸前,使傷病員前胸緊貼自己后 背,再用雙手反托傷 病員的大腿中
44、部,使其 大腿向前彎曲,然后救 護人員站立后上身略向 前傾斜行走。呼吸困難 的傷病員,如心臟病、
45、 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綜 合征等,以及胸部創(chuàng)傷 不宜用此法,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3 )手托肩掮 有兩種方法: ① 將傷病 員
46、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 然后一手抱住傷病的腰 另一手托起大腿,手掌托 其臀部; ② 將傷病員掮 在肩上,傷病員的軀干 繞頸背部,上肢垂于胸前,
47、 搬運者一手壓其上肢, 另一手托其臀部。,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4) 雙人搭椅 由兩個救護人員對立于傷員兩側,然后兩人彎腰,各以一手伸入傷員大腿下方而相互十字交叉緊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傷病員背部;或者救護人員右手緊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緊握另一救護人員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這兩
48、種不同的 握手手法,都形成類 似于椅狀而命名。此 法要點是兩人的手必 須握緊,移動步子必 須協(xié)調一致,且傷病 員的雙臂都必須搭在 兩個救護人員的肩上,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5) 拉車式 由一個救護人員站在傷病員的頭部,兩手從傷病員腋下抬起,將其頭背抱在自己懷內,另一救護員蹲在傷病員兩腿中間,同時夾住傷病員的兩腿面向前,然后兩人步調一致慢慢將傷病
49、員抬起,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2、 器械搬運是指用擔架(包括軟擔架)、移動床(輪式擔架)等現(xiàn)代搬運器械或者因陋就簡利用床單、被褥、竹木椅、木板等作為搬運器械(工具)的一種搬運方法。,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2、 器械搬運(1 )擔架搬運 擔架搬運是院前急救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最經常使用的擔架有普通擔架和輪式擔架等。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住宅的樓道狹窄,高層建筑雖有電梯,但難以容納平放的普通擔架或輪
50、式擔架,給搬運傷病員帶來了困難。 · 用擔架搬運傷病員必須注意: ① 對不同病 ( 傷)情的傷病員要求有不同的體位; ② 傷病員抬上擔架后必須扣好安全帶,以防止翻落(或跌落); ③ 傷病員上下樓梯時應保持頭高位,盡量保持水平狀態(tài); ④ 擔架上車后應予固定,傷病員保持頭朝前腳向后的體位。,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2、 器械搬運 (2) 床單、被褥搬運 遇有窄梯、狹道,擔架或
51、其他搬運工具難以搬運,且天氣寒冷,徒手搬運會使傷病員受涼的情況下所采用的一種方法。搬運步驟為:取一條牢固的被單(被褥、毛毯也可)平鋪在床上,將傷病員輕輕地搬到被單上,然后半條被單蓋在傷病員身上,露出其頭部(俗稱半墊半蓋)。搬運者面對面緊抓被單兩角,腳前頭后(上樓則相反)緩慢移動,搬運時有人托腰則更好。這種搬運方式容易造成傷病員肢體彎曲,故胸部創(chuàng)傷、四肢骨折、脊柱損傷以及呼吸困難等傷病員不宜用此法。應該強調的是,在目前軟擔架已逐漸在院前急
52、救機構-使用的情況下,我們提倡專業(yè)急救機構應該用軟擔架替代這一搬運方法。,四、傷病員搬運術,(一)搬運方法 2、 器械搬運 (3) 椅子搬運 樓梯比較狹窄和陡直時,可用牢固的竹木椅作為工具搬運傷病員。傷病員采用坐位,并用寬帶將其固定在椅背和凳上。兩位救護人員一人抓住椅背,另一人緊握椅腳,然后以 45 °角向椅背方向傾斜,緩慢地移動腳步。一般來說,失去知覺的傷病員不宜用此法,四、傷病員搬運術,(二)、
53、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1 .脊柱、脊髓損傷 遇有脊柱、脊髓損傷或疑似損傷的傷病員,不可任意搬運或扭曲其脊柱部。在確定性診斷治療前,按脊柱損傷原則處理。搬運時,順應傷病員脊柱或軀干軸線,滾身移至硬擔架上,一般為仰臥位,有鏟式擔架搬運則更為理想。搬運時,原則上應有 2 ~ 4 人同時進行,且用力均勻,動作一致。切忌一人抱胸,另一人搬腿雙人拉車式的搬運法,因它會造成脊柱的前屈,使脊椎骨進一步壓縮而加重損傷。遇有頸椎受傷的傷病
54、員,首先應注意不輕易改變其原有體位,如坐位不行,馬上讓其躺下,應用頸托固定其頸部。如無頸托,則頭部的左右兩側可用軟枕或衣服等物固定,然后一人托住其頭部,其余人協(xié)調一致用力將傷病員平直地抬到擔架上。搬運時注意用力一致,以防止因頭部扭動和前屈而加重傷情。,四、傷病員搬運術,(二)、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1 .脊柱、脊髓損傷,四、傷病員搬運術,(二)、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2 .顱腦損傷 顱腦損傷者常有腦組織暴露和呼吸道
55、不暢等表現(xiàn)。搬運時應使傷病員取半仰臥位或側臥位,易于保持呼吸道通暢;腦組織暴露者,應保護好其腦組織,并用衣物、枕頭等將傷病員頭部墊好以減輕震動,注意顱腦損傷常合并頸椎損傷。,四、傷病員搬運術,(二)、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3 .胸部傷 胸部受傷者常伴有開放性血氣胸,需包扎。搬運已封閉的氣胸傷病員時,以坐椅式搬運為宜,傷病員取坐位或半臥位。有條件時最好使用坐式擔架、折疊椅或擔架調整至靠背狀。,四、傷病員搬運術,(二)、危重傷
56、病員的搬運 4 .腹部傷 傷病員取仰臥位,屈曲下肢,防止腹腔臟器受壓而脫出。注意脫出的腸段要包扎,不要回納,此類傷病員宜用擔架或木板搬運。,四、傷病員搬運術,(二)、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5 .休克病人 病人取平臥位,不用枕頭,或腳高頭低位,搬運時用普通擔架即可。 6 .呼吸困難病人 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馱。用軟擔架(床單、被褥)搬運時注意不能使病人軀干屈曲。如有條件,最好用折疊擔
57、架(或椅)搬運。 7 .昏迷病人 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松弛,仰臥位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此類病人宜采用平臥頭轉向一側或側臥位。搬運時用普通擔架或活動床。,四、傷病員搬運術,(三) 特種擔架及其功能介紹 1 .鏟式擔架 擔架長 165cm ,寬 42cm ,由兩片寬約 17cm 鏟型、材料為鋁合金、兩端擔架卡口組合而成。該擔架兩邊內側向下與人體背部的曲線相吻合,中間最大缺口 9cm ??筛鶕T的身長向一
58、側延伸(共 4 節(jié)),最大延伸長度達 35cm ,從而可使擔架總長度增至200cm 。該擔架因其材料輕,并由兩片合成且為硬質,故較適宜脊柱損傷等不宜隨意搬運的傷病員使用。,四、傷病員搬運術,(三) 特種擔架及其功能介紹 2 .可折疊式搬運椅 由輕質合金材料(多為管狀)、乙烯涂裝尼龍帆布椅及靠背、保險帶和輪子( 2 ~ 4 只)組成。其重量一般< 10kg ,可折疊存放。由于其材料較輕,高度 100cm 左右,
59、因此適宜在窄梯、狹道處搬運。心臟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呼吸困難的傷病員,胸部創(chuàng)傷者因搬運時要求坐位,較適宜使用。,四、傷病員搬運術,(三) 特種擔架及其功能介紹 3 .中間可抽式輕型擔架 主要由管形鋁合金外框、乙烯涂裝尼龍帆布(套在鋁合金圓管兩側)和一根長 180cm 硬質韌性帶形高分子材料(硬塑或尼龍)組合而成。該擔架長約 187cm ,寬約 45cm ,可拆卸。硬塑帶交叉穿在兩尼龍布中間,即可搬運
60、傷病員。如將傷病員搬運至病床上時,只要抽去硬塑帶,即可在不移動傷病員的情況下撤去擔架,可免除傷病員搬動時的震動。該擔架材料很輕,傷病員移至擔架上經扣好保險帶后,在樓道搬上或搬下,只要使傷病員保持頭高腳低位,擔架向兩側傾斜、甚至垂直,也不會翻落,也不必顧忌傷病員保持水平位。因此,搬運比較輕松和方便。,四、傷病員搬運術,(三) 特種擔架及其功能介紹 4 .硬板擔架 有木質和高分子材料兩種。高分子材料的硬板擔架全長 183c
61、m ,寬 40cm ,厚 4 . 5cm ,一端為菱形;板上共有 20 個對稱分布、長為 12cm 、寬約 3 cm 的長形圓孔,可供搬運者握手和保險帶穿越和扣扎之用。適用于因地震、火災等造成房屋倒塌、通道阻塞后,傷病員由高空吊下的搬運。該擔架能浮于水面,水中受傷或發(fā)病的傷病員可用此擔架由水面搬運至岸上。該擔架材料堅硬,在冰雪地長距離搬運時可如雪橇般拉動。脊椎傷傷病員因不容許脊柱屈曲,也適用于此擔架,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
62、保護 正確的搬運姿勢和提抬技術,對保護搬運者的自身健康十分重要。對急救人員來說,在搬運傷病員時,要求使出全力。然而,如果沒有遵照人體力學規(guī)律而隨意地提、抬、舉以及伸臂、彎腰等,很可能導致搬運者自身的脊惟、韌帶和肌肉受傷。,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腰背部是韌帶、肌肉、骨骼、神經及推間盤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不正確的提抬用力,常會損傷這些組織。腰背部最經常受傷的是推間盤、韌帶和肌
63、肉。以下簡要介紹其結構和受傷機制。,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1) .脊椎 由 33 塊椎骨所構成。包括 7 塊頸椎、 12 塊胸椎、 5 塊腰椎、 1 個骶骨(成人期骶部 5 塊骨融合)和 1 個尾骨( 4 塊融合而成)。脊椎呈輕度 s 形曲線,這使得人們在行走、跑跳及乘車時可減輕震蕩。頸椎稍向內曲(前凸),中背部稍向外曲,稱為胸后凸。最重要的曲線可能是腰部的內曲
64、,稱為前凸。此區(qū)域的不正常彎曲會導致腰部疼痛及損傷。在站、坐或提取重物時,保持正常生理曲線能避免損傷。舉重運動員使用寬腰帶的重要原因是維持其正常的前凸,而不少人用枕墊在腰間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使腰部在坐或驅車時保持正常的前凸。,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2) 韌帶 人們在提取重物時,由于腰部所有組織結構的重力及壓力增高,常會喪失正常前凸位,從而引起韌帶損傷。一旦過度伸張或彎
65、曲,韌帶不再起保護椎間盤的作用,也會導致椎體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3)關節(jié) 關節(jié)不穩(wěn)定及關節(jié)重復受傷可導致關節(jié)炎,常會造成腰部的疼痛和行動不便。不正確的提抬姿勢,特別是扭轉時會引起關節(jié)面的炎癥及持續(xù)性損傷,導致椎間盤喪失其高度,又增加了關節(jié)炎的機會,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4) 椎間盤 椎間盤損傷是不
66、正確提抬技術引起的最疼痛的損傷。正常椎間盤起到維待椎體間正常間隔及緩沖外力作用。椎間盤中央有膠祥物質,稱為髓核,外周有組織結構緊密的軟骨環(huán),稱為纖維軟骨環(huán)。不正確的提抬姿勢會增加椎間盤內的壓力,若壓力過高,足以使椎間盤破裂而膠質逸出,可造成脊椎內神經受壓。椎間盤破裂和膠質受壓突出會引起腰背及下肢嚴重疼痛,此情況就需外科手術。椎間盤突出是這種損傷輕型形式,此時外環(huán)未完全破裂,只是減弱。在此減弱區(qū)域突出的外環(huán)會壓迫神經根,從而引起局部不適和
67、腿痛。通常表現(xiàn)為不能坐或軀體不能向前彎。經鍛練及嚴格堅持運用正確提抬技術,有可能會避免或減輕椎間盤突出。,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椎間盤損傷,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1.組織損傷機制 (5) 肌肉 使用好腰、背、腹及四肢肌肉的機械力,是預防人體骨骼及其他結構損傷的關鍵。脊柱在保持正常前凸時,肌肉是保護腰背部結構的第一防線,肌力使用不當,會引起本
68、身的損傷,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 2. 搬運技術 (1) 保持正確的提抬姿勢 在提抬擔架時,應該用強壯的腿部、背部和腹肌的力量。在背部和腹肌同時收縮時,背部就會“鎖”在正常的前凸位,以保證整個提抬過程中脊柱處于前凸位。在升高或降低擔架和傷病員時,腰、背部及大腿正處于工作狀態(tài),擔架或傷病員離搬運者越遠,其肌肉的負荷就越大。因此,提抬時應使擔架和傷病員與自己靠近。,四、傷病員搬運術,(四)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傷現(xiàn)場急救技術
- 外傷現(xiàn)場急救基本技術
- 現(xiàn)場外傷急救技術
- 創(chuàng)傷現(xiàn)場急救技術分解
- 外傷現(xiàn)場急救基本技術趙
- 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
- 現(xiàn)場外傷急救技術資料
- 兒童意外傷害現(xiàn)場急救技術
- 外傷的現(xiàn)場急救基本技術止血
- 現(xiàn)場外傷急救
- 外傷的現(xiàn)場急救
- 創(chuàng)傷的現(xiàn)場急救
- 創(chuàng)傷現(xiàn)場醫(yī)療急救
- 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培訓
- 創(chuàng)傷現(xiàn)場急救流程
- 現(xiàn)場外傷急救四大技術
- 常見外傷現(xiàn)場急救
- 院前急救以及創(chuàng)傷現(xiàn)場處理技術
- 創(chuàng)傷的現(xiàn)場急救原則
- 現(xiàn)場急救與創(chuàng)傷評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