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模擬預測卷A一、名詞解釋(58=40分)1開元雜報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唐代開元年間首都長安皇宮門外,朝廷每日分條發(fā)布有關皇帝與百官動態(tài)的朝政簡報。這種朝政簡報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動態(tài)在封建階級內部更廣廣泛地傳播。唐人孫樵《經緯集讀開元雜報》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數十幅的簡明朝政公報的抄件,并稱之為“開元雜報”,也是我國最早的封建官報。2第三者效果傳播效果的一個重要研究,1983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及新聞學
2、教授戴維森在《傳播的第三者效果》一文中提出。第三者假設認為,人們傾向于夸大大眾媒介消息對其他人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而低估了自己所受到的影響。第三者效果分為兩類,一類為以受眾為中心的感受型第三者效果,一類為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效果型第三者效果。第三者效果可以用來解釋人們的部分行為模式,為一些民意現象提供解釋,還能解釋若干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3輿情“輿論情況”的簡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
3、變化,作為主體的民眾對作為客體的社會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tài)度。它是較多群眾關于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tài)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4象征性互動理論(symbolicinteractiontheory)創(chuàng)始人是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H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論文和講稿集《精神、社會與自我》(1934)對這一理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后,美國的學者HG布魯默、T西布塔尼、RH特納等學者進
4、一步發(fā)展了這一理論。象征性社會互動理論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為的社會動物,把人類的象征活動看作是一個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廣泛文化的一種活力,認為研究象征行為不僅對揭示人的本質,而且對理解現實的社會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5批判學派萌芽于本世紀60年代,70年代開始興盛,80年代成為傳播學研究中的主流之一。起源于歐洲,歐洲至今仍是基地。是對歐、美等國持不同于美國實證分析、經驗研究派別立場,堅持批判觀和方法進行的研究的總稱。其理
5、論基礎是:①“法蘭克福學派”,主張從哲學、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資本主義社會—1—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及綜合能力模擬卷精講(2)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而不是絕對的、抽象的。在階級社會里,新聞自由只能是具體的階級的自由,或者是資產階級的自由,或者是無產階級的自由,抽象的、超階級的新聞自由是沒有的。(3)新聞自由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變化。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新聞自由和經濟、政治斗爭的總形勢緊密相連。(4)新聞自由始終伴
6、隨著一定的義務和責任。新聞自由權利的行使要首先考慮國家利益和全民族利益,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大局為重,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借口新聞自由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利益。2簡答框架理論的基本內涵?框架的概念源自貝特森(Bateson,1955),由高夫曼(Goffman,1974)將這個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后來再被引入到大眾傳播研究中,成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觀點。高夫曼認為對一個人來說,真實的東西就是他或她對情景的定義。這種定義可分為條和框架。
7、條是指活動的順序,框架是指用來界定條的組織類型。他同時認為框架是人們將社會真實轉換為主觀思想的重要憑據,也就是人們或組織對事件的主觀解釋與思考結構。關于框架如何而來,高夫曼認為一方面是源自過去的經驗,另一方面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加姆桑(Gammson)在高夫曼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框架定義可分為兩類,一類指界限,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圍;另一類是架構———人們以此來解釋外在世界。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為一個名詞和動詞的
8、復合體。作為動詞,是界限外部事實,并心理再造真實的框架過程;作為名詞,就是形成了的框架(臧國仁,1999)??蚣苡兄p重含義:第一,框架(frame)作為一定的知識體系或認知定勢預存在我們的大腦中,它來自于我們過去實際生活的經驗;第二,我們根據既有的框架來建構我們對新事物的認識。3受眾享有的幾項基本權利有哪些?(1)知情權?!爸闄唷边@一概念是由美國合眾社總經理肯特庫珀(KentCooper)于1945年提出的。1953年,他的著作《人
9、民的知情權》出版,其中的“知情權”是指民眾享有通過新聞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況的法定權利。庫珀主張,宣揚知情權,可以打破國際間傳播的障礙。(2)表達權。又叫告訴的權利。它是指受眾“有權把他所看到的關于個人生活條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實情況告訴別人。凡是用恐嚇或懲罰迫使他保持緘默,或剝奪他利用傳播渠道的機會,就是侵犯了這項權利?!薄氨磉_”,可以是反映所遇到的實情,可以是發(fā)表對某事件的見解,也可以是表達或反饋對大眾傳播媒介的看法,甚至可以是檢
10、舉、控告媒介對受眾心理與精神的傷害和污染,并對保護受眾權利的工作提出批評、建議。表達權不同于著作權,前者是受眾的權利,后者是著者的權利。(3)隱私權。所謂“隱私”(Privacy),是指公民在個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開或被知悉的情況。隱私的內容包括了個人的健康狀況、生理缺陷、婚戀經歷、財產狀況、私人信函和日記等。(4)監(jiān)督權。它是指受眾對大眾傳播媒介的運作和傳播者的傳播行為有察看并督促的權利,以免其產生不良后果。以往學術界理解受眾的監(jiān)督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9考研新聞與傳播碩士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真題
- 2019考研新聞與傳播碩士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考研真題
- 2019年北京聯合大學考研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考試大綱
- 《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考試大綱
- 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專業(yè)學位)
- 2019年北京聯合大學考研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440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考試大綱
- 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yè)學位
- 暨南大學2017碩士考研真題之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
- 2019華僑大學考試大綱之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
- 華科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考試大綱
- 2018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專碩)
- 2019年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334)考研沖刺模擬卷
- 2019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介紹
- 2019塔里木大學碩士考研《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考試大綱
- 暨南大學2017考研真題之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
- 暨南大學2016考研真題之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
- 貴州大學334 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考研考試大綱
- 2020中傳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考試大綱
- 2018中山大學新聞與傳播(專碩)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334考研真題
- 2019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專碩考研334新聞與傳播專業(yè)與440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考研初試真題試卷與真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