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思想》ppt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莊及道家思想,一、老莊簡介:,1、老子:(前571年-前471年) 李耳,字聃,世稱老聃,楚國(安徽渦陽縣)人,與孔子同時略早??鬃釉鴨柖Y于他。約50歲左右離開東周去秦國,過函谷關寫下《道德經》。 我國哲學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師。,老子《道德經》: 五千言韻文,八十一章,文約義豐。被譽為一部哲學詩。 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涉及宇宙本體、天地演化、萬物生育、人生修養(yǎng)、

2、治國用兵各個領域,但皆有一條主線貫通其中,這就是自然無為的法則。,2、莊子:(前369—前286) 名周,宋國蒙(河南商丘)人?!肚f子》共33篇,具有宏大之美。 道家學派的繼承者。 莊子哲學是一種以人的個體精神超越為終極關懷的哲學,追求遺世獨立,追求精神和心靈的絕對自由。,(,二、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

3、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梢詾樘斓啬福岵?知其名,字之曰“道”。 (第二章),3、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4、道之為物,唯恍唯惚。5、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四十章),,關于“道”的內涵:,① 道是世界的

4、本原。 ② “道”是作用于天地萬物的產生、發(fā)展 與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 ③ “道”是一種神秘的境界。偉大、淵 深,玄妙,朦朧恍惚。,(二)樸素的辯證法: “反也者,道之動也?!?“道”是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和轉化的。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存在對立的雙方,即對立統(tǒng)一。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暗溬猓V?;福兮,禍之所伏”“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社會理想

5、: 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政治主張:“治大國若烹小鮮” 絕圣棄智 少私寡欲 見素抱樸 無為而治,絕圣棄知,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第十九章) 杜絕背“道”而馳的政治理念,放棄以“智”治國的政治權謀,百姓反而能獲得百倍的好處。杜絕和放棄所謂的仁愛、禮義等說教,黎民百姓就能重新恢

6、復尊老愛幼的天性。杜絕和放棄對奇技異巧、珍稀財物追求,盜賊自然就會消失了。以上所說的三個方面-圣智、仁義、巧利,都是人為巧飾的繁文縟節(jié),不能用來教化百姓,所以要讓人們的思想有所歸屬。一讓人們只看到事物原始狀態(tài),以保持人們樸素無華的天性;二讓人們減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們對巧利的欲望;三是放棄欺人的仁愛禮義的說教,那么就沒有什么擾患了。,莊子的主要觀點:,1、相對主義的認識論:齊物(天下萬物沒有本質的區(qū)別,無法認識) 2、人生觀:逍遙

7、游(心靈上的無拘無束,任性馳騁)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絕對獨立和自由,道家:柔順無為 退守潛隱 出世 儒家:剛健有為 積極進取 入世 儒家直面現(xiàn)實社會,力求探索一條改造客觀世界的道路,即便是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最終也是為了治國平天下。 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道家深入到人的心靈深處,從自然中尋找一條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固執(zhí)地守護著人的精

8、神的尊嚴,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獲得一種寧靜的自由和圣潔的心境。他們的退隱不單單是為了規(guī)避無法改變的殘酷現(xiàn)實,更重要的是為了尋求一種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自由。,道家哲學對中國政治活動也提供了活絡的空間,使得中國知識份子不會因為有太強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執(zhí)著于官場的追逐與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輕松地發(fā)現(xiàn)進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間的智慧。,淡泊無為,順天隨意。 注重天道、自然,輕視人事。 追求出世,獨善其

9、身。,三、道家價值觀,(一)處世哲學 1、謙下居后,不敢為天下先(韜光養(yǎng)晦,不露鋒芒,后發(fā)制人,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2、貴柔守雌,以柔克剛(滴水穿石,太極拳,詠春拳,毛澤東游擊戰(zhàn)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 3、清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即不妄為,以合乎自然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成就事情,因勢利導) 4、能屈能伸,曲能成全(退一步海闊天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識時務者為俊杰,大丈夫

10、能屈能伸),(二)生態(tài)哲學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2、天人合一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三)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影響,武術理論中的“一招變萬招、萬招歸一”的理論思想正是從“道”的思想(道生萬物,

11、萬物歸于道)中領悟而來,指的是武術的動作是從原始單一的進攻防守動作,按一定的路線演變成千萬個技術動作,而千萬個技術動作又通過長期演練最后達到形成一種形神合一。這種形神合一就是武術訓練階段的至高境界。“無招勝有招”,莊子認為,構成宇宙的本體是陰陽之氣,萬物的生成,是陰陽之氣 的聚合,而萬物的滅亡,則是陰陽之氣的離散?!皻狻痹谖湫g中占有重要地位,俗話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氣”被看作是武術的根本。武術養(yǎng)生是以養(yǎng)氣煉氣為主旨,通過靜心

12、平息、存養(yǎng)氣息,以求全身內氣凝聚充盈于丹田:太極拳的“氣沉丹田”、形意拳的“聚氣于丹田”、少林拳的“氣貫丹田”等,道家強調要達到天人合一,就應該要遵從自然。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武術主張從大自然的生物與現(xiàn)象中獲得靈感和啟迪。武術模仿各種飛禽走獸的形象、動作、攻防,創(chuàng)造出新的武術動作。如大鵬展翅、白鶴亮翅、金雞獨立、野馬分鬃、神龍擺尾等拳術術語。又如五形拳是根據虎、蛇、猴等五種動物的攻防動作創(chuàng)出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主張的人與人、人

13、與社會和諧,在武術中則表現(xiàn)為追求“人際關系和諧”。武術非常注意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提倡武德,處理人際關系時強調寬厚、容忍。習武與比武中點到為止,避免致人于死地;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以門派規(guī)矩約束人的行為,維持武術內部的和諧平衡。武術將人體視為心與身的統(tǒng)一,將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和鍛煉。內外兼修、和諧發(fā)展,絕不是為了培養(yǎng)爭勇斗狠、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人。,(四)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影響,儒家的“中和”、“中正”之美與道家的“自然”

14、之美 像四合院把父母的臥室放在中間一樣,出于尊崇,中國常將地位最高的建筑放在正中,其它建筑環(huán)繞在兩側。因此,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大多有清楚的南北中軸線、整齊的東西對稱,形成了“中正”之美。與強調社會群體間的關系相應,儒家形成了對"中正"、"中和"之美的追求,這種美學觀含有濃厚的道德價值判斷因素。例如,故宮里的地名,通常有"仁"、"和"、"中&q

15、uot;、"安"等字,如天安門、太和殿等,這些字代表著中國儒家思想的理念,宮府:儒家思想,對稱、整齊與秩序; 園林:道家思想,變化、生動與自然。表現(xiàn)出道家逍遙自由、無為順應的追求。園林是一種集居住與觀賞為一體的建筑。它的產生,從一開始就源自道家的出世思想。以模擬自然意境為目的,所以江南園林非常注重分割和布局,富有濃郁的藝術氣息。在此后的發(fā)展中,它們的建造者、擁有者也的確常常是退休官員、躲避官場的才子或是回避塵囂的

16、巨商。園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有限的空間內利用自然,模擬自然,經過精心的加工提煉,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tǒng)一起來,創(chuàng)造出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網師園現(xiàn)面積約10畝,總面積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

17、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全園清新有韻味,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寄暢園(無錫)西靠惠山,東南靠錫山,園的總體布局就抓住這個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引惠山泉水作園內池水,在西、北處用惠山石堆砌假山,仿佛是惠山的自然延伸。近以惠山為背景,遠以東南方錫山龍光塔為借景,園的面積雖不大,但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使景觀延伸的很遠,有限的空間變成無限的空間。園林與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巧妙地融

18、合在一起。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間,兩個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這里,留下了許多詩章和匾、聯(lián)。,(五)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是一種主觀性極強的藝術。中國繪畫不像西方繪畫那樣以科學的態(tài)度要求嚴格的逼真,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正是基于中國繪畫這種從創(chuàng)作到欣賞的“模糊的混沌狀態(tài)”,中國繪畫虛實觀念特別發(fā)達,貴虛賤實的虛實觀念貫穿于中國繪畫的創(chuàng)作、品評以及畫

19、論美學思想等全過程。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虛實觀念特別表現(xiàn)于構圖上的“留白”法,中國繪畫在品評上一直以來對“逸格”(筆簡形具,得之自然,出于意表)的追求超越一切,畫論美學思想更是以“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的虛之又虛的標準作為萬古不移之法。,一個國家的藝術必然與這個國家的文化相交甚深。中國繪畫中的形式、色彩受到中國傳統(tǒng)道家文化的影響堪稱典型。道家的精髓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無不為,以少勝多,以無勝有,追求自然之美,繪畫形式上亦是求以少勝多、以無勝有

20、、以簡勝繁的,只用提煉的法去表現(xiàn)千變萬化的山石,用幾根線生動地去描繪花鳥、人物;繪畫色彩走了一條清淡、素雅之路。道家從回歸原始的主張認為“五色令人目盲”,“無色而色始全”,以“無中生有”的道家思想觀念看,墨色的寂滅似乎在最簡單的色彩形式中象征著最原始的色彩本質和精神現(xiàn)象。,《仿倪云林山水》2009,北京匡時春拍古代書畫專場,最終以8400萬元的成交價(含傭金)落槌,創(chuàng)造了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新的世界紀錄,這幅《仿倪云林山水》也由此成為了史上

21、最貴的中國畫。,八大山人畫作的布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與此同時,并充分調動題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筆墨洗練雄肆,構圖簡約空靈,景象奇險,格調冷雋,達到了筆簡意賅的藝術境地。,(六)道家思想與茶道,唐朝是中國飲茶的普及和茶文化形成及興盛時期,也是中華茶道創(chuàng)立形成時期。唐朝推行三教調和的政策,但李唐王朝以老子為始祖,規(guī)定道教在儒佛之上,“老先、孔次、末后釋” 李白的

22、《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是茶史上第一首以茶為主題的茶詩?!败酥惺袢鞑恍?。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茶仙”陸羽用心血和汗水鑄成不朽之《茶經》,茶道之形成,陸羽功莫大焉。陸羽堅辭太子文學和太常寺太祝職務,不愿入仕,可說是滲透了道家思想的影響。他淡泊名利,曾寫下“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今湖北天門)下來”如此意境高遠的詩歌。“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 。,茶之“道”一、尊

23、人 常見于對茶具的命名上。茶人們習慣于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二、貴生  茶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在道家貴生、養(yǎng)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yǎng)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yǎng)性的功能。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guī)矩,而是以養(yǎng)生貴生為目

24、的。,三、坐忘       “坐忘”是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法門。茶道奉行“靜”,喝茶時做到心如止水,這時候就能達到‘‘契合自然” 、 ‘‘心納萬物”精神狀態(tài)。就能在精神方面返樸歸真,心性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仿佛自己與宇宙融合,升華到“無我”的境界。通過“坐忘”實現(xiàn)人與自然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 

25、  四、無己   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盁o我”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盁o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五、道法自然,返璞歸真  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方面:在種茶、采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產出好茶。茶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正與其天人合一的思想

26、相吻合, 行為方面: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樸實為美,動如行云流水,靜若山岳磐石,舉手投足之間都應發(fā)乎自然,絕不矯揉作勢。 精神方面:表現(xiàn)為心性得到完全釋放,心境平復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心靈隨茶香彌漫,仿佛與自然融合。,(七)道家思想與圍棋,圍棋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圍棋的棋理中同樣也包含著豐富的道家思想。     一,圍棋中陰陽調和的大局觀是道家思

27、想的體現(xiàn)。道家歷來主張“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圍棋的行棋一般以大局為重,比較更著重于戰(zhàn)略上的全局把握。圍棋的美,也在于它的變幻無窮,簡單的規(guī)則下孕育著無數(shù)的可能。,二,權衡取舍的攻防觀。道教主張“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圍棋是兩個人的不斷磨合的運動,為了達到圍地的目的,適當?shù)娜∩崾潜仨毜?,體現(xiàn)在棋理上就是不學會棄子,就難以得到最后的勝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